远东老邮差酸辣粉(随笔)

作者:岳阳    发表时间: 2025-03-27 08:59:23     阅读量: 190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我离家多年,从白雪茫茫的东北来到温润和暖的江西,并早已适应了赣菜的辛辣和精细,而且还当了东北的“逆子”,已经吃不惯大锅炖菜了。但我依旧喜爱并且每次探亲回家都必吃无疑的,就是我的家乡牡丹江的远东老邮差酸辣粉。

牡丹江,这个边塞小城,知道的人不多。但镜泊湖,这个全国知名的国家森林公园,知道的人肯定不少。这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标志,也是大自然和造物神创造出来的奇迹。而老邮差酸辣粉,也是勤劳智慧的家乡父老创造的奇迹。这家店主就靠着酸辣粉这一项小吃就在牡丹江开了四五家分店,而且大有扩充实力冲出本省迈向全国与国际接轨之势。

有的朋友要问了,酸辣粉不是重庆的吗?那细细的红薯粉,用小小的纸碗装着。粉上红呼呼的一层油,粉底少少的汤,“滋溜”喝上一口,又酸又辣,特别有味。去南方上大学的东北孩子都有这个体会,冬天的中午吃完饭后,因贪恋南方冬天特有的暖阳,不愿意回宿舍休息,就买上一碗酸辣粉坐在校园的亭子里暖暖地吃上一碗,那酸辣鲜香的味,瞬间驱走了令人不适的湿冷,也驱走了思乡的泪水。可南方的酸辣粉怎么能满足得了向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东北大汉呢?于是,酸辣粉传到了东北,也来了一个华丽的逆转。

走进了远东老邮差酸辣粉总店,你会隐隐有些失望。这家坐落在闹市区角落里的店面看起来也太寒酸了。门口一口大锅,终年薪火不绝,汤水蒸腾的热气氤氲着每个馋嘴食客的脸。一条又长又宽的案子,左边是酸辣粉调料,右边是麻辣烫。这家店原本不经营麻辣烫,是生意太好客人强烈呼吁老板扩充经营项目才加进来的。老客进门,老板也没什么客套,直接就问:“全粉半粉?”食客也熟悉地像回自己家一样,“全粉,麻辣都吃,酸辣正常。”这简单的一句话包括几项内容:1,酸辣粉里面要都是粉条——东北名菜猪肉炖粉条的那种粉条,用土豆淀粉磨制而成的。宽粗透亮,劲道弹牙,耐煮不易烂。但光吃粉条有个缺点,不饱肚子,而且味道这么刺激的东西对不怎么吃辣的东北人来说不容易消化。所以厚道的老板想到这样一个好办法:酸辣粉里加面条。让食客在一个碗里同时享受到两种美食,真是一个好创意。我自己每次都是吃全粉的,因为出溜出溜大口吸那集酸麻辣烫滑于一身的粉条感觉太爽了,才不会让呆板木讷的面条出来煞风景。2,大部分东北人都是吃咸口长大的,对酸是马马虎虎,对辣很多人是敬谢不敏。所以老板在下调料是都会问一句:“酸辣正常吗?麻辣都吃吗?”如果是年纪大的食客都会说:“少麻少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总会来一句:“麻辣多加。”结果吃得眼泪鼻涕双管齐下费了大半卷卫生纸也舍不得停下,举起碗把把汤喝得连渣都不剩大呼过瘾。

当客人提好要求后老板开始煮粉了,粉是已经半熟的,在锅里烫一下就好。但锅里煮粉的汤可不是一般的汤,是高汤,用大棒骨熬好漂去浮油只剩下清凉凉的鲜美和营养丰富的胶原蛋白。在煮粉的同时,老板就在一个碗里放调料。一碗酸辣粉,调料多达二十多种。我曾多次居心叵测地站在一旁暗暗记那些调料,可每次都记不全,多次下来也只记得几样:辣椒酱、炒熟的黄豆、花生、芝麻、陈醋、酱油、孜然粉、蒜泥、麻椒,就这些。其实就算老板不是那魔术般飞一样的手法我也学不会。每一种美食要站稳脚跟靠的都是秘方,外人就算偷到了招式也偷不到精髓。

哇!酸辣粉上桌啦!碧绿的蔬菜叶子烫得软烂,洁白晶亮的粉条根根粗壮饱满,酱红色的汤汁清亮却不透明,似乎在里面藏了很深的秘密等待客人自己去挖掘。“开造!干活!”在同伴们的吆喝声中大家都撸胳膊挽袖子甩开了腮帮子。先来一大口汤吧,慢慢喝。辣啊,酸啊,寒气驱走了,肚子有底了,味蕾苏醒了。吃一口蔬菜,清香鲜甜,但已被酸辣浸染了大半。来一筷子酸辣粉吧,粉条爽滑的口感配上汤的肉香浓郁,酸香霸道和辣香诡丽的麻香,就像一道道绚丽的烟花在口中轰然开放。耀眼夺目,姹紫嫣红,顺着食管直达心腑。终于吃完了一大碗粉,喝光了汤,再问老板要一碗清汤解辣。呀!吃不得也,没觉得两腋习习清风生吗?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酸辣粉宜南宜北,我在江西待了六年,再吃它依旧不觉得寡淡,宜做小吃也宜当正餐,午间的店里人满为患,上班族们提着烧饼来就这酸辣粉吃,有了面香做底,酸辣粉更加锦上添花了。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种美食,那时候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享受到,就邀几个好友为了省车费徒步四十分钟只为享那口腹之欲,然后满带着唇齿间辛辣的微痛和一腔灼烧般的肠胃回家。晚饭是吃不下了,还要被大人骂:“一脸青春痘疙瘩溜秋的还吃酸辣粉,没脸没皮!”骂归骂,下回还要去吃。

我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家吃到老邮差酸辣粉呢?



【编辑:张若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