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车的引擎声,仿若灵动的音符,悠悠飘进静谧的村子。孩子们如同欢快的小鹿,瞬间奔走相告,旋即簇拥在吉普车旁。透过澄澈的玻璃向车内望去,两排座椅整齐地排列着,线条宛如溪流般优雅流畅。四个宽大的越野轮胎,恰似巨人的脚掌,稳稳地将车架高高托起。车头处,一面小红旗在轻柔的微风中舒展飘扬,散发着别样的韵致。在那个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吉普车宛如灵动的使者,载着干部们穿梭于崇山峻岭间,奔赴下乡的每一处角落。
在乡村悠悠的岁月里,吉普车的到来,宛如奏响了一曲独特的乐章。它或许意味着干部前来检查工作,或许代表着派出所民警下乡办案,又或许预示着领导前来视察。从车上走下来的人,无一不是百姓心中敬重的人物,大家亲切地尊称他们为 “父母官”。那时的“父母官”,大多身着笔挺的“国防绿”中山装,左上方的口袋里,一支钢笔探出笔帽,仿佛在倾诉着知识与文明。他们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儒雅的气息,为乡村带来别样的氛围。
干部下乡,自然要与支书、村长开展座谈会,深入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悉心宣讲政策,耐心调解矛盾纠纷。而后走进村民家中走访,感受群众的疾苦,倾听合理化建议。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精准施策,对较为困难的村民上报组织,予以重点帮扶。干部下乡,旨在拉近党和群众的距离,助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年轻干部而言,下乡在基层工作,既能积累社会经验,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提升基层单位的业务能力,又能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入农村,优化乡村人才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与创造力。
江西南丰县紫霄镇藕塘村,地处江西东部。因地理位置隐匿于丘陵深处,颇为偏僻,加上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成了干部下乡的首要任务。在挖掘村里的优势资源、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的同时,更多地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和政策扶持。有些地方为解决这些问题,乡党委特意派出优秀的乡干部到村里挂职,甚至个别村民小组长也由乡干部担任。干部挂职并非万能,不可能一上任就能让经济腾飞,但村民看到乡党委的良苦用心,自然会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不会过多埋怨。干部挂职锻炼,一般选派公务员到上级、下级或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在此期间,干部仍属于选派单位人员,不改变与原单位的人事关系。挂职锻炼的时间一般为一至两年,干部可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更深刻地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优秀年轻干部下派至基层单位挂职,不仅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活力,也为年轻干部提供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的契机。
乡村生活中,邻居吵架、偷鸡摸狗、催粮缴款等琐事时有发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村干部通过选举产生,对村里的人和事了如指掌。然而,总有一些干部不能与村民和谐相处,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思维,开展工作不讲方法。针对这些矛盾,乡干部会下到村里,与村干部一起解决棘手问题,利用晚上或农闲时间,走访农户。每到一户,他们都详细了解村民家庭收入情况、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召开群众会议,耐心地向群众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真诚地征求他们对村支部、村委会的意见,共商村组发展大计。每到这时,村干部会借助干部下乡的机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算是最难沟通的村民,看到乡干部登门拜访,也会配合工作。
对于村民来说,最关心的是村干部的账目问题。村里曾有一任干部所经手的账目收支不明,群众意见极大,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得到村民支持,最后闹到县里。县里派人下村来解决问题,他们结合村组干部党员的实际情况,从思想工作、生活细节入手,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干部下乡,承载着希望的旅程永不停歇,至于起到多大的作用,每个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
【编辑:张若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