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石钟山(散文)

作者:王文红    发表时间: 2025-04-12 16:05:15     阅读量: 260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3月28日中午12:30分,我们团队一行离开篁岭向石钟山进发。

中途,下起了雨,慢慢地越下越大。看着窗外的大雨,我产生了不去看石钟山的念头。这时,导游开始催交景区票费和晚餐餐费。刹那间,觉得石钟山几个字好熟悉,突然想起了大文豪苏轼的《石钟山记》。再一看,同行人员无人提出不同意见,于是,向导游转了相关费用。

下午4点多,我们到达石钟山渡口。此时,大风、雨水、冰雹夹杂,寒冷至极。在向轮船走去时,雨伞已经无法抵挡大风的侵袭,而眼前漫漫江湖,水烟浩渺,让我暗自心惊。

忐忑不安中,登上轮船。一会儿,轮船在雨中离开渡口,向湖中驶去。

船上,游客们十分兴奋,并没有被雨水所影响。我向船外望去,江湖海天一色,烟波渺茫。游客们或在窗前、或在船尾,争相拍照。不长时间后,工作人员说,外面就是石钟山了。大家纷纷来到窗前,对着远处的石钟山拍照。没有想到,书本照进了现实:苏轼的《石钟山记》,亲历实地探索石钟山得名的奥秘,而我们,也在距他九百多年后来冒雨探访石钟山。

好像没有多久,轮船已经返回到渡口。此时,依然是风雨交加,愈发寒冷——幸好出门时带有加绒的厚衣裤,不至于太过狼狈。但是,体质不太好的人,难免会被感冒找上门来。看来,“晴带雨伞,饱带干粮”确实至理名言。而今,天气变化多端,孰难预测,出门还是要多方准备为好,不至于需要时无可奈何。

风雨中,好几名团队成员打消了前往石钟山的想法,导游联系到司机,让大家到车上取暖,他带着几名团队成员向石钟山登去。

石钟山,被称为“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位于九江市湖口县,坐落在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质疑郦道元、李渤认为的石钟山得名的缘由,强调正确认识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全面详细调查,切忌主观臆断。因为游览季节的原因,苏轼得出的结论也并不准确,但他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肯定与学习。

沿着石阶而上,不一会儿便可看到一个园林式门亭,正门门头上面刻着“石钟山”三个大字,左右各有一个小门。在石钟山内,有“石钟奇音”“江天一览”“怀苏亭”“忠烈祠”等等。在“江天一览”亭居高望下,可见长江水一泻千里、鄱阳湖浩瀚无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奇的石钟山景致,变出了江湖两色、水天一色的奇妙景观。难忘的雨中游石钟山,让我们感受到古人那种探索求知的科学精神,认识到一件事物如果不深入实际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提示我们要敬畏自然、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推陈出新。



【编辑:张若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