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世界橘都,傩舞之乡(散文)

作者:唐游记    发表时间: 2025-04-13 07:55:03     阅读量: 94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倘若我是一只风筝,故乡便是那掌心缠绕的棉线。我们皆如深扎故土的古树,根系化作无形丝线,纵是行过万水千山,亦挣不脱这血脉相连的羁绊。脚步愈远,乡愁愈如青藤疯长,原来游子的归途,始终系在出发的原点。二十载漂泊踏遍都市霓虹与古镇烟霞,最动人心魄的,仍是南丰山水的素面朝天。江西抚州市南丰县的轮廓,早已在我心头晕染成水墨,无论何时展开,皆是湿漉漉的眷恋。

南丰的绿是会呼吸的。群山如翠浪翻涌,古木擎起苍穹,风过林海时,万千枝叶窸窣成韵,恍若大地私语。山城枕着青山入眠,晨雾为她披上轻纱,黛瓦白墙在绿意里若隐若现,恰似璞玉缀于锦缎。江西的第二高峰赣东屋脊军峰山、江南第一漂紫霄镇漂流、白舍宋元古窑遗址、红一军康都会议旧址、明唐贵妃故里、罗里石蜜桔生态园等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其中,距县城3.5公里的观必上景区,包含包坊水库(又称车么湖),是一处集自然山水、丹崖胜景、人文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旅游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已成为江西乃至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旴江以玉带之姿蜿蜒千年,串起两岸散落的光阴碎片。曾巩读书岩苔痕斑驳,恍惚可见青衫书生执卷沉吟;曾文定公祠飞檐斗拱间,沉淀着后人仰望的目光。宝岩塔影斜倚江面,丈量着历史的深邃;寿昌寺的晨钟惊起鹭影,地藏寺的暮鼓揉碎波光。石佛寺檐角铜铃轻晃,南台寺木鱼声漫过竹林,红墙黛瓦在四季更迭中,守着岁月的沉香。

南丰傩舞,古朴雄健,是当地百姓戴着面具跳的一种汉族舞蹈,以其简朴刚劲的动作保持了原始风格,沿袭了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历经岁月洗礼,傩舞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为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舞蹈,被誉为中国古代民间舞蹈活化石。傩舞不仅是人类早期文化和信仰的体现,还记录了人类在恶劣自然环境中借助巫术手段拓展生存空间的过程。傩舞文化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强大的生命力,包括傩舞、傩戏等形式,反映了古人通过宗教信仰寻求精神慰藉的过程。傩舞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丰富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舞蹈语言代替文字语言,具有浓厚的表意特征,能有效传达出民族的独特风情,成为一场视觉盛宴。

南丰人杰地灵,历史上名人辈出: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赵醒侬,中共江西省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曾致尧,北宋以来南丰第一个进士;陈宗礼,南宋文学家;危亦林,元代医学家;谢文洊,明代著名理学家;吴嘉善,近代著名外交家、数学家;吴宗慈,历史学家、著名方志学家等。据史料记载,宋代南丰有进士212名,元、明、清三代有进士156人、举人557人、武举58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南丰籍名人62名;《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收入南丰籍文学家27人。自宋至清,南丰名人著书607种,4092卷,其中不少被列入《永乐大典》及《四库全书》。

南丰小吃丰富多样,鱼圆、蛋箍、腌菜、水粉、豆腐皮、清汤等,既便宜又可口,深受游客喜爱。南丰盛产的蜜橘和糯米更是闻名遐迩。南丰除了蜜橘,还有泥炉、豆腐皮,被称为三宝。此外,水稻、红薯、豆类等特色产品也名扬海内外。南丰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展现了人民对食材的精挑细选和对烹饪技艺的掌握,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承载着南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南丰风俗文化丰富多样。正月初一,少说没有等字眼,不向外泼水、扫地。新年初三为穷鬼日,忌会客探亲。农历正月初五、十四、二十三,忌出门。村民动土时,需请风水先生看吉凶。后山、祖山、水口不可动。打猎时,猎手忌在厨房议及打猎事,出门时须左脚先起步,以求安全。身死异地者,尸体或棺柩不得入厅堂或祠堂,需放于堡外或屋外,意为不得外鬼入内。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风俗逐渐淡出记忆。

南丰方言虽属汉族江右民系,但口音兼有赣州客家话的特点。如:喝茶抽烟吃苦吃不消读“食茶食烟食苦食不消”。其他方言读法:是读“学”、太阳读“热头”、我读“我个”、下雨读“落雨”、站读“起”、月亮读“月光”、白天读“日介”、一个半月读“介半月”、花读“罚”、房读“屋”、绳读“索”、汤匙读“调羹”、种稻田读“作田”、插秧读“栽禾”、雄读“公”、雌读“母”、蔬菜读“青菜”、年轻男子读“了仔”、年轻女子读“细人客”、妇女读“妇孪人”、儿媳读“新妇”、出嫁读“行嫁”、怀孕读“有好事”、服中药读“食茶”、穿衣服读“着衣裳”、洗脸读“洗面”、口渴读“嘴燥”、砍柴读“斫柴”、说话读“话事”、高兴读“快活”、这个读“个介”、客气读“拘礼”、哭读“啼”、姐姐读“姊姊”、爸爸读“爷爷”、妈妈读“娘”、儿子读“崽”、鞋子读“孩里”、袜子读“水祙”、厨房读“去雅”、笨读“跌东”、很烫读“老烧”、很差读“老缩”、躺下读“困到”、别理他读“莫里接”、吃晚饭读“些雅饭”、回家读“切”等等。其一,只有在学说的实践中慢工出细活。其二南丰话也是一种语言文化也许叫做“与时俱进现代语言、外来语言或多或少地正在悄悄地改变着地地道道的南丰话的基因。

南丰人交谈时,妙语如珠落玉盘,声韵铿锵似金石相击,外乡人听来恍若吴侬软语的低吟浅唱。若游子于异乡偶遇同乡,几句带着橘香的南丰话,便能在心底氤氲起化不开的乡情。常有外客笑叹:这乡音似隔着薄纱,隐约辨得字词,却难摹其声韵婉转。莫急,且随这篇文字轻叩南丰话的门扉。若您来此投资兴业,听不懂街头巷尾的絮语,恰似置身云雾深处;若您想成为南丰的乘龙快婿,听不明白丈母娘的关切叮咛,又如何融入这方烟火?怕是连怀中南丰姑娘,也会轻蹙黛眉嗔怪呢。

南丰话是浸润着岁月的文化醴泉,虽受现代语潮与外来语音的涟漪轻扰,却依然滋养着南丰人骨子里的灵秀。这方山奇水秀的土地,枕着盱江的柔波,卧在翠峦的臂弯,世代生活着勤朴的人们。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橘林间、在青石板路上,编织着新的传奇,续写着比蜜橘更甜的文化长卷。南丰,我魂牵梦绕的故园,每一缕乡音都是您系在游子腕间的丝线,在岁月里悠悠轻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