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与小学前两个学年时,玲玲爸妈在街上做生意,没有时间陪读,将玲玲放在小区里的托班管理,接送上下学,管午饭,辅助学习等。当玲玲读三年级时,家里决定让玲玲妈陪读。玲玲妈不久发现,玲玲总是不愿意抓紧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催着玲玲,才能勉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作业中,出现稍微存在疑难的问题,就不断问妈妈。在这种情况下,有时,玲玲妈不得不帮助玲玲做作业。
一
玲玲妈意识到,玲玲这种对待课外作业的态度,如果继续延续下去,那么要不了多长时间,她可能会中途辍学。必须要帮助玲玲改变这种情况。于是,玲玲妈向玲玲(特别是在同一个托班)的同学家长打听,其他孩子对待作业的态度,是否也像玲玲一样?结果发现,不少同学养成了拖拉课外作业的不良学习习惯。部分家长开始意识到,养成这种对待教师布置课外作业的不良习惯,其原因可能是托班教师所引起的。
有些心思缜密的家长,开始探查托班教师,如何辅导这些孩子完成作业的?有人得到的结果是,在托班学生上下学时,托班教师很负责任地领着孩子,越过公路斑马线,安全问题做得很好。但是,在课外活动时,托班教师不是很严格要求学生,在托班上赶紧独立地完成课外作业,而是向这些学生提供玩具等类似的东西,放任自流地让孩子们玩耍(可能为了讨好学生,生源竞争激烈),与此同时,托班教师一面询问学生:今天老师布置了哪些作业题?托班老师拿到作业题后,开始做孩子们作业中稍微疑难一点的题目,老师做好那几道题以后,孩子在托班教室中,也玩得差不多了。
此时,离家长来接孩子回家,没有多长时间了。于是,托班教师开始向学生提供那些稍存疑难的作业题答案,这批学生只要在作业本上抄下答案,就算是完成一天的课外作业了。玲玲等同学的稍微有点疑难的作业题,其实是托班的教师替他们做出来的,这些孩子,无需思考,只要抄答案,就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如此,导致在课堂上所学习知识,不能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巩固,不能萌生出解决稍存疑难问题的方法,最要命的势,养长了学生等待他人提供答案的槽糕透顶的学习习惯。
二
玲玲在托班所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玲玲妈如实地告诉了玲玲爸,玲玲爸立即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两人开始商讨,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玲玲,改变这一不良学习习惯?可玲玲爸妈毕竟没有当过教师,没有像教师一样,接受过针对性训练。玲玲妈接放学的玲玲回家后,立即督促玲玲做作业,不完成作业,就不准玲玲出外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起初,玲玲在她妈妈的压力下,勉强地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完成课外作业,只是有些心不在焉。几天以后,玲玲就复现着在托班的学习习惯,在打开课本与作业本做作业时,不是掐掐手指,就是挠挠头发,一会上厕所,一会照镜子,一会到阳台张望,一会在家翻找东西,要么看电视,要么听音乐。总之,就是不愿意抓紧可宝贵的时间,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完成作业,总是要将自己的作业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写上几笔。
有几次,气得玲玲妈忍无可忍,动手打了玲玲,强迫玲玲赶紧把时间花费在自己的作业上。但是,玲玲的心理越来越逆反,时有抵抗妈妈所发生的暴力行为。
玲玲妈在动手打过玲玲以后,自己十分后悔,显得无可奈何。有时,将自己受气的心理,向玲玲爸诉说。玲玲爸说,“心里就是生再大的气,也要和玲玲好好说,千万不要出现动手打玲玲的暴力行为,这样太伤玲玲的自增心,也会伤害你俩母女的感情”。有时,玲玲妈与玲玲爸生气,常常向玲玲爸说一些抱怨的话:“那时,我就讲,不让玲玲进托班。可你说托班好。现在,我管不了她了,你去管吧!”
不过,玲玲妈还是觉得玲玲爸的话有理,尽量地改变对待玲玲做作业的态度。开始使用表扬的手法,哄着玲玲做作业。孩子怕哄,玲玲就开始漫漫地向好的方向发展,她在做作业时,渐渐地开始珍惜时间了。然而,由于过去的习惯,不期然地就会死灰复燃,一面做作业,一面看电视,或者做其他的动作,作业做得非常慢,不深入地思考问题。根本无法通过完成作业,实现巩固知识的目的。玲玲妈有时采用和风细雨的途径,平静地要求玲玲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作业做得快一点,完成了作业,好出去玩一玩。
可是,玲玲做作业却快不起来。有时,玲玲妈把玲玲说急了,玲玲也偶尔没轻没重地回怼妈妈:“你做得快,你做!”往往噎得玲玲妈无言可对,心里感到特别难受,但玲玲妈还是强烈地克制自己,争取不向玲玲发火或施以暴力行为。玲玲妈,就把这些情况,向玲玲爸诉苦。玲玲爸也忧心如焚,最终,想到了一种办法,这种办法有可能促进玲玲改善完成作业的现状,从而有利于帮助玲玲改变已经养成的作业不良习惯。玲玲妈赞同玲玲爸的方法,认为这种方法值得一试。
三
玲玲爸建议玲玲妈,你就帮玲玲做作业,但必须与玲玲约法三章:“你只帮助她在草稿纸上完成作业,对你所完成的作业内容,玲玲必须要仔细检查,确定你所写出的解题过程与最终答案是否都正确?如果不正确,则需要玲玲修改,然后将修改的结果,誊抄到作业本上去”。当玲玲妈把这种想法告诉了玲玲以后,玲玲便爽快地答应了。玲玲妈自己是初中毕业生,本来学习成绩还是蛮不错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继续深造。小学三年级的作业,玲玲妈还驾驭得得心应手。
这天,数学老师布置七道作业题。由于与妈妈进行了约定,因此,玲玲在学校里一道题都没有做,就是等着回家去给妈妈做,有点给妈妈难堪的意思。这天下午散学,一出校门,玲玲就看到她妈妈在等着她。她们俩一回到家,玲玲就迫不及待地将老师布置的七道数学作业题,要求妈妈做。玲玲妈毫不含糊,立即坐在桌上,认认真真地着手在草稿纸上做玲玲的数学作业,这些作业内容,都是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习题,对玲玲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玲玲妈是可以完全驾驭的。
大约20分钟多一点,玲玲妈将这七道数学题全部做完了。玲玲开始检查每一道作业题是否存在错误或其他瑕疵,十分细心地寻找妈妈所写内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学生书写教师所布置作业的标准。玲玲发现,第一题完全正确,也符合教师关于书写作业的标准,第二题出现了极其细微的错误,要不是玲玲仔细,根本就检查不出来。
就这样,玲玲一道题一道题地认真检查下去,七道题检查完毕后,玲玲发现,妈做错了其中的五道题,还有三道题的表述,不符合数学教师的答题标准。于是,玲玲指着每一道题存在错误的地方,批评她妈妈。玲玲妈感到十分羞愧,一面诚恳地接受了玲玲的批评,一面还不断地自责。其他学科的作业,也是由玲玲妈做的,玲玲对她妈完成的作业内容,进行了认真地检查,从中指出她妈所做作业题出现错误,或不符合作业标准的具体地方。
就这样,玲玲妈和玲玲花去了将近两小时时间,完成了各学科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包括誊写到作业本上)。第二天,老师热情表扬了玲玲,因为,这一次,她所完成的作业,堪称全班的模范作业。
四
就这样,玲玲妈为玲玲做作业,玲玲仔细检查她妈做的作业是否正确,一直坚持着。后来,玲玲妈所做作业的错误程度还是依然如故,此时,却有意地放慢了完成作业的速度。玲玲总是狠狠地批评着她妈,要求她妈加快速度。
时光荏苒,日月如梳,转眼之间,两个多月过去了,已经临近学期期末,各学科老师开始总复习了。不同于现在对教师的要求,那时候,学校是要进行期末考试的(甚或至于一个县进行统考),并且还要在班级上排名次。各科教师在期末复习阶段,布置的作业相对而言,要比上新课的时候多不少。由于让妈妈帮助做作业后,玲玲的各科成绩都有了较好的改善,在班级里,老师经常表扬玲玲。有几次,玲玲作业,还被老师作为其他同学的示范作业,在班级里进行了展览。玲玲高兴极了。
这就改善了玲玲学习心理,她开始有意识与班级里成绩优秀的学生,暗暗地竞争着。对于玲玲来说,妈妈现在做作业的速度跟不上,每天课外活动都会花去较多时间。玲玲一心期盼着期末考试考出好成绩,对于妈妈做作业速度跟不上,感到有些恼火了。于是,玲玲决定自己做作业了。她做好了作业以后,让她妈妈或爸爸检查,这样,玲玲就可以节省不少课外学习时间。顺便说一句,玲玲的爸爸是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比她妈要高许多。
通过两个多月时间角色互换后,玲玲与妈妈都还原了自己的角色。现在,玲玲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并且思维敏捷,表达迅速,字写得非常工整。因此,此时,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尽管数量加大了,但是一般情况下,玲玲用不了一百分钟,就完成了所有学科的课外作业。玲玲爸妈检查发现,玲玲做的作业很少出现瑕疵。玲玲高兴,玲玲的妈爸更高兴。
五
玲玲在托班里所养成完成作业的不良习惯,就是这样得到了很好的改正。留给人们现在反思问题在于:玲玲爸妈,如何改变了玲玲的作业习惯?很显然,这就是玲玲妈与玲玲互换了角色,玲玲妈变成了学生,而玲玲却变成了妈妈的监护人,或者是老师,玲玲妈做作业受到了玲玲的检视。玲玲变成老师的角色以后,对她的学生所做作业的要求,非常严格,在检查作业时,一点一滴的错误都不会放过。如此,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帮助玲玲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从而改变了了玲玲做作业的不良习惯,实现了教育玲玲的目标。可以将这种教育方法称为角色互换法。
【编辑:张若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