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戴的那条佛珠手串断了线,不得已拿去修理。我并不信佛,只信仰那些能够为我带来特殊意义的事物。这串佛珠陪伴了我十六年,而它背后的故事,更是跨越了三代人的时光。
一
十六年前,外婆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的我并不理解死亡,只是看到她孤零零地躺在木床上,穿着华丽的寿衣,觉得如鲠在喉。门外有一群孩子正在扔瓦片玩,嬉笑怒骂的声音仿佛来自另一个遥远世界。那天,天空灰蒙蒙的,细雨淅淅沥沥,送行的队伍在泥泞的路上前行、跪拜。路边还站着好几个平日里只见过寥寥数面的三姑六婆,对着送行的人指指点点,一说这个没掉眼泪,还说那个哭得太小声。
在泥砖土房子旁边,有一堆外婆生前穿过的衣物,按习俗要送去焚烧。我低着头,心里充满了不舍。突然,表姐走了过来,拉着我的手,把我带到一旁。她从那堆衣物里翻出了一串透明的佛珠,珠子在她手中发出微弱的光芒。
“这是我奶奶最喜欢的一串佛珠,她每天都戴在手上念经。”表姐小声地说,眼中闪烁着泪光。“我们把它分了吧,每人几颗,带在身边,算是奶奶对我们的祝福。”于是,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趁大人们不注意,把珠子一一分了。
二
我只记得外婆是突发疾病才离世的。那天吃完晚饭后,她像往常一样在厨房洗碗,但是家里人等了好久也没见她出去看电视,才发现她中风倒在地上,头被煤气罐磕破了。外婆在医院里住了许久,因为失去知觉意识一直模糊着,每天只能靠鼻饲管吃一点流食。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将外婆送到市医院医治呢?她叹了口气,说舅舅们确实有讨论过把外婆转移到更好的医院里,但是路上颠簸恐怕会让情况更糟。也许是知道自己马上就要离开,那时的外婆突然清醒过来了,凝望着自己正在冥思苦想的孩子们,随即咽了气。
可我却一直不能释怀,我总觉得哪怕有百分之二十的机会,也不该放弃,更何况是最亲的人的生命。但成年人的世界好像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三
每个人都有着灰暗与光辉交织的岁月。母亲出生在一个小村子里,那个村子里的人们世代相传,彼此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外婆年轻时是个童养媳,嫁到那个家族中时不过是个孩子。外公原本也是个被送走的孩子,只是恰巧被送到了个好人家。老一辈人的婚姻也许并不能用爱情来衡量,更多是搭伙过日子的责任感。
外公年轻时做过通讯兵,后来在村子里靠着祖传的手法当赤脚医生。外婆是村里的接生婆,更是第一个学会用消毒方法接生的人。母亲常常提起外婆接生的情景,产妇生产的时候,外婆先将草药敷在伤口上,热水洗净后用高温消毒的针将伤口缝上,再涂抹上药酒。当时的条件十分简陋,但只要经过她手的产妇和孩子,都能够平安健康地活下去。尽管生活艰难,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用她的双手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生产完的人家总是会送一小筐红蛋来表示感谢,母亲从小便跟着外婆到处跑,几乎是把红蛋当饭吃,导致她现在看到鸡蛋就反胃。但母亲每每提起外婆手中那双老茧累累的手如何温柔而坚定地握住每一个新生儿的生命线,总是感到无比骄傲。那些红蛋虽然让她厌恶,却也是她童年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她的坚强和独立,或许正是从外婆那里继承而来。
四
在我上大学的那年,母亲突然告诉我一个消息——我即将有一个妹妹。这个消息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涟漪。妹妹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仿佛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母亲和外婆的影子,那份坚韧和爱的传承。
妹妹小我整整十八岁,她的笑容纯真而无邪,眼中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我开始慢慢接受她,开始学着做一个姐姐。妹妹的笑容总能驱散我心中的阴霾,她的童真和好奇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母亲常常和我说,如果外婆还在的话,一定会很疼我和妹妹,因为外婆的眼里不会区分男孩还是女孩,她对所有孩子的爱天然就是平等的。
今年清明罕见地没有下大雨,母亲第一次带着我的妹妹去外婆的墓前。妹妹很喜欢把玩祭祀用的金元宝,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将元宝和纸钱丢进火堆里。
“她住在里面吗?”妹妹指着墓碑发出一句天真无邪的疑问,让所有人忍不住笑了。
妹妹也跟着笑了:“哇!好多钱啊!外婆可以买好多好吃的!”孩子不会懂得死亡沉重的含义,但总有一种亲情的羁绊深深流淌在血脉里。也许死亡本身并不可怕,而遗忘才是一个人死亡真正的终点。
五
当年还无话不谈的兄弟姐妹,已然聚少离多,各有各的生活。外公没有再娶,渐渐地年纪也大了。他适应了一个人的生活:每天晚上五点钟就睡觉,凌晨三点起来锻炼身体,脾气比牛还倔。他越来越像个小孩一样,天天讨酒喝,甚至有一次因为吃多了冰西瓜住进医院。
祭祀结束后,我跟着外公走在通往祖屋的小路上,与同样留在村里的老人们打招呼,也许在这一刻,他又回到了从前的时光。祖屋还没有被推倒,原本红色的泥砖房被冲刷成了黑色,任由爬山虎和杂草覆盖,与旁边气派的自建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经我因为外公偏爱表哥而闷闷不乐,我总是努力做到最好,却得不到一句夸奖或者一点偏爱。但如今,也许是岁月的力量冲淡了一些粘腻阴沉的哀愁。
六
我看着店员将一根崭新的线,仔细穿过散落的珠子,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些与外婆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每一颗珠子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爱和力量。当最后一颗珠子穿好,系紧线头,这串佛珠重新变得鲜活起来。我想,这条线不仅仅是物质的连接,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条线永远不会断,它将继续连接着我们的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徐静
南昌大学艺术学院
23级音乐与舞蹈学
简介:2023年9月始,就读于南昌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美学、文化产业管理。
【编辑: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