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入选30个中国美丽县城排行榜中位居第三,素有“钟灵毓秀之地、潇洒文明之邦”的美誉,也是现代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北宋名臣范仲淹知睦州时感慨于这片土地的奇山异水,赞之为“潇洒桐庐”,写下了传世名篇《潇洒桐庐郡·十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先贤给我们留下的游学古训和示范。游学既不是单纯的观光旅游也不是纯粹的异地留学,它贯穿了学习知识和参观游览,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的内容。因此,我们一行12人于9月的一个周五下班后,立即驾车前往号称“瑶林画境”的桐庐县观光游学,当晚子时抵达县城。我事先做了一点游学功课,知道桐庐县位于浙江西北,地处著名的钱塘江中游,富春江斜贯县境,其县域经济实力位居浙西地区各县(市)之首,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名人。因此,在桐庐的游学选择从参观东汉隐士严子陵钓台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们自驾三辆车来到富春江乘船码头,乘着“红楼时代”游览船行进在富春江上。踱步于船舷和船尾,看着被船搅动翻滚着的碧绿江水和两岸连绵不断的翠绿青山,有一种融入大自然的感觉,很容易让人诗兴大发和浮想联翩……
“浮生有几,叹欢娱常少,忧愁相属。富贵功名皆由命,何必区区仆仆。……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这是南宋杰出诗人范成大所作词《酹江月·严子陵钓台》中的几句词,倒也正切合我此时心中的感悟。
游船速度不慢,二十来分钟便到了严子陵钓台。“严子陵钓台,天下第一观”,写在照壁墙上的这10个大字,一下船便映入人们眼帘,大家赶紧聚集于此,以墙壁上的字为背景纷纷照相留念。
“龙哥,给我来一张,也留下‘天下第一观’”,小家碧玉笑着摆了一个POS,龙哥赶紧摁下相机快门。“给我也来一张”,妮子不甘落后,小家碧玉刚收回姿势,妮子就抢上去伸出双手扭着腰,来了一个妩媚造型。等下船的游人都走完了,我也抓紧时间用手机給平教授留下几张永久的瞬间纪念。
顺着沿江游步道往前不远就是严子陵钓台碑园,见一块水泥石板上刻写着“严子陵钓台碑园”,旁边有“启功题”三个字,说明这是启功的书写真迹。再往前就是“严子陵钓台”门牌楼,这里应该是严子陵钓台的主要景观了。远远看去,但见牌楼上盖有灰瓦屋顶,由四个大石柱撑起,牌楼门洞一大两小对称性分布。由于游人都在牌楼前照相留念,我们只好站在较远处把牌楼和人像有机的结合,留下美好的影像记忆。走进仔细观赏,才发现石柱下端都有附件雕刻,石质横档上也有动物图案雕刻,栩栩如生。这些石材建筑看上去年代久远,有点古朴幽深的味道。紧挨着牌楼还有严先生祠堂、石坊等景点。再往前,经过沧波桥,就来到客星亭,此地是给游人驻足休息观光拍照的。我们免不了在此或单独亮姿或人景组合,留下了定格的光辉形象。
据说,严子陵,名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东汉初年隐士。少时曾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光武帝即位后,严子陵不愿出仕,遂更名隐居,“披羊裘钓泽中”。刘秀再三盛礼相邀,授谏议大夫,他仍“不屈,乃耕于富春山”,故此处因严子陵隐居于此而得名。历代不少文化名人如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苏轼、陆游、李清照、朱熹、康有为、郁达夫、张大千、陈毅、巴金、郭沫若等来过此钓台,并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
游完严子陵钓台后,又上船行驶约三公里,来到江南龙门湾景区。此景区位于桐庐富春江支流大源溪入口处,距县城18公里,是富春江上的一处天然港湾,昔日为鸬鹚捕鱼停泊处,故亦名鸬鹚湾。这天然港湾景色绝佳、风光怡人,真是一个周末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整个风景区汇峡谷、平湖、孤屿、悬崖、瀑布、奇松于一身,是富春江山水风景锦绣地带之一,具有山水和谐、山势峻峭、水色澄碧、山居民风、渔村风情等特色。我们一行游友被这天然港湾风景给迷住了,目不暇接地四处观望,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
“江南龙门湾”五个黑色行草大字,远远地就能让游客看见,像是欢迎游人来此一游的招牌。大家从此处走过时发现,这五个大字是贴挂在混泥土竹片造型的屏风式墙壁上的,显得有点独特。我们行走的观光道实际上把此港湾分割里、外两块水面,观光道中间有一个石头拱桥,桥下可让游船通过;观光道的另一端是一个传统建筑亭阁——云峰烟水阁,古雅壮观。此阁又称十八进士阁,与晚唐桐庐籍诗人方干有关。登阁依栏而望,云山沧沧,江水泱泱,一派宁静清丽风光。游友们登上阁楼二楼阳台向下招手致意,我站在拱桥上,抓紧空挡给正在招手示意的美女们抢拍了几张美照。
午饭后,我们驱车前往桐庐的江南古村落游学,首先来到深澳村参观游览。沿着古村街巷行走,有一种时间穿越感,可见两边门铺古老面貌,有弹棉花的铺子,有卖各种竹木家用器具的门店。我小时候看到过甚至用过的很多东西,这里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当然我们也没放过参观江南古民居,民居老屋都是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典型的老宅都有供采光和排水用的天井,这叫“四水归堂”,落地的雨水都流进排水沟。还意外发现了“戴公馆”,据门牌介绍此屋由戴笠出资建造,用于训练特务和幽会情人,解放后一度为深澳乡政府所在地。最后来到深澳村广场,旧时的三层大礼堂建筑保存完好,屋顶上“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和两边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字样清晰可见。
随后又去了荻浦村参观,考察了兰桂堂,此处已被浙江理工大学选为“孝文化教育实习基地”,里面讲述的故事都是中国孝义文化故事。实际上桐庐县为了开发旅游业,已经规划修复建设了五个古村落,它们大体保留了15至19世纪间明清特色的村落格局和环境风貌。各个村落风貌特色各异,深澳村有独特的地下水系设计,荻浦村以孝义文化闻名,环溪村对莲花“情有独钟”,徐畈村和青源村以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自然山水被人称道。由于时间紧,我们只好选择了两处古村落快速游学一番。
桐庐水系发达,江河秀丽,漂流也堪称一绝。第三天上午,我们沿着分水江旁的公路,驱车来到瑶琳镇天目溪漂流处,乘坐竹筏漂流。分水江也叫天目溪,此溪“连山夹水,两岸对峙……水木相映,泉石争辉”,素有“溪有十八滩、一滩高一滩”之说,是竹筏、皮筏漂流的绝佳地。我们六人一筏,两筏前后排开,每个筏有一艄公撑筏,艄公边撑筏边介绍,游人倒也逍遥自在。江水缥碧,清澈见底,卵石游鱼清晰可数,途中还见到两只擅长在水中抓鱼的鸬鹚。置身竹筏上漂流,真可谓:穿涧过滩、逐流追浪,看锦秀峰岭、观鸬鹚捕鱼,赏鱼虾相戏、识乡村野趣!
“给我和鸬鹚来一张合影,说不定今后钓鱼会钓得更多。”老朱说着俏皮话,让他夫人抓拍一张与鸬鹚的合影。Nick坐在前面竹筏最后一排,回头一望,我趁机也给他抓拍了一个瞬间。
在漂流盛季,竹筏经过的溪途中,牛闲草地、群鸭游弋,渔舟晃来、渡船荡往,村姑浣衣、乡娃戏水……好一幅为溪中竹筏漂流作衬托的美丽大背景。只是我们漂流时间晚了,错过了盛季景色。来回两小时漂流后,可在溪畔野炊、烧烤赏鲜,也可到乡间村庄野营度假,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据当地人说,天目溪漂流是近年来开发的沿徐霞客放舟踪迹、悠荡怡情的漂流旅游项目。天目溪竹筏漂流开发在武夷山、楠溪江等竹筏漂流之后,相比之下,天目溪漂流,急流险滩少,水势平缓多。但是,这里的山水与村舍间结合得自然而有韵味,常被作为美术写生地、影视乡村景。这里的竹筏漂流以乡村为基调,悠荡在清秀恬悦的山水间,穿行在农耕渔钓的生活里,可慢慢品味细细感受情景交融的浙西山区的乡间趣味。
漂流完毕,我们去了农家饭庄欣赏了当地美食桐庐板栗烧鸡、富春江鲥鱼和青笋干烧肉,让大家食欲也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满足。
桐庐县境内的自然景观众多,如瑶琳仙境、垂云通天河、天目溪(分水江)、桐君山、琴溪香(峡)谷、天斗地漏、天子地生态旅游区和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有的离县城几十公里,我们时间不够,傍晚还要打道回府,只好挑选县城附近的旅游景观。考虑到瑶琳仙境实属溶洞景观,九江诸多溶洞如龙宫洞、狮子洞和涌泉洞,大家都曾欣赏过;而庐山国家森林公园可与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比肩,故这两处景观都没有去观瞻。因此,午饭时我们就商定了去与县城隔水相望的桐君山游览。
不一会,三辆车就来到了分水江与桐江交汇处的桐君山,车停在山门不远处的空地上,我们一群九江来的游客徒步走到桐君山入口处,见山门是一个简易古朴的门牌,四根石柱加上横梁即成,中间门洞为出入口,上写着“桐君山”蓝色三个字。进门后就是“桐君亭”,亭子有四个石柱擎住,亭正中立着一个石碑,碑上刻有“药祖圣地”。对着门的两个石柱上刻着楹联:“夺得一江风月处,至今不许别人分”,寓意此处风景独占鳌头,不容别人分享。驴友们不敢错过时机,抓紧拍照留影,想沾点福气好运。
穿过亭子,左边是山,右边是江,顺着上山石道拾级而上,一会儿就到了山顶上。远眺富春江,碧水连天、波光粼粼,两岸高楼林立,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城市建筑显得新颖、洁净、整齐。山顶中央有一个白色古塔,叫“桐君塔”,六面七层,周边有石栏围绕。据考,这是桐庐县境内仅存之古塔,始建年代无考,宋景定元年重修。桐君塔旁还有一幢庙宇,供游人烧香敬拜中华医药鼻祖桐君老人。
桐君老人对于桐庐人来说,那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据资料记载:“经考证,桐君确有其人,黄帝时人,距今已4000多年了,著有《桐君采药录》,是中国医药史上卓有成效的中医药学家。”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记载桐君的:“桐君,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学家。在美丽的富春江畔,有一座桐君山,相传黄帝时有老者结庐炼丹于此,悬壶济世,分文不收。乡人感念,问其姓名,老人不答,指桐为名,乡人遂称之为‘桐君老人’。后世尊其为‘中药鼻祖’,称此山为药祖圣地。山也以‘桐君’名,县则称‘桐庐县’。”
桐庐县的由来原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她因此而丰富,因此而美丽,因此而久远。我作为医药学人后辈,游学到此,收获了美的体验、美的愉悦和美的回味,内心更有一种强烈的美的感悟:桐庐,你是美丽潇洒的!
【编辑:王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