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中国最美30县之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游学新梦自由行远足自驾游的第一站。8月11日,自由组合的游学新梦之队赴七彩云南游学起航了,大家按涛哥事先的游学攻略安排,于上午八时半先后来到九江火车站,登上了九时出发的动车,准点到达南昌西站,又及时登上了去昆明的动车。这群远足游学的游士,犹如一群秋燕,从一辆火车欢快地飞进另一辆火车,脚步轻盈而又迅疾,脸上始终洋溢欢笑,眼光中流露出游学新梦的期待。
南昌至昆明火车急速地行进在田野间、山冈旁,横跨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四个省域,沿途可以欣赏田园、山野风光,在品茶说笑的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就结束了这段火车行程。到了昆明南火车站停车场,我们很快就找到了租车地点,提取了涛哥预定的三辆SUV,一群人分乘三辆车向夜宿地澄江县抚仙湖风景区进发。
由于手机导航出了一点差错,涛哥领着大家出了高速又进高速,走了一个冤枉的来回路,成了此次游学一开始的小插曲,让人难忘。我们一行人也因此比预计晚了一个小时抵达濒临抚仙湖边的蓝海假日酒店。这时,湖滨许许多多的小吃烧烤摊子也在打烊收摊了,大家只好在所入住的宾馆酒店点了一些当地风味的美食如铜锅鱼、铜锅饭,来满足游学在饮食文化方面的愿望,为出行的第一天画上了一个较完美的句号。
云南省不愧为“七彩云南”,入选《中国最美30县》的数云南最多,有建水、腾冲和巍山三县。这次远足云南游学,主要是游览、学习和了解这最美三个县,首站是建水县。澄江抚仙湖是我们去建水的路上要经过的地方,又是小有名气的风景名胜区,我们当然不会放过。
第二天一清早,一些游友就去了湖边的笔架山景点观日出,并把美照发到群里,赖床的游友因此在床上也饱了眼福。抚仙湖景区还真不错,我们沿着沙滩观赏湖景,湖边的沙滩婉转延绵,有好几里远,沙滩洁白干净;湖水荡漾、碧波万顷,风起时也会有白浪滔天之感。笔架山不高,可从沙滩的一端上、另一端下,走个来回。山上建有玉烟亭和观音寺,站在此处可以远眺抚仙湖及其岸边远景,仰望蓝天白云,一种空灵的感觉传遍全省。一边是水,一边是山,走在沙滩旁的石径路上,呼吸着新鲜空气,完全没有大海边空气中的鱼腥味,倒也令人心旷神怡。使我感到稀奇的是石径路上的老榕树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了,从榕树主干发出的分支落到地面又生成新的树根,在石板路上形成门框让游人欣赏穿过。
“来一个湖边集体合影”,妮子群里一身呼唤,游友们都集聚在湖边沙滩的铜锅雕像前,打出游学旗帜,身着统一汗衫,展姿亮相,神态各异地集体合影,这给抚仙湖景区的游览一个完美的结束。
半上午,我们还去了附近的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匆匆观赏了古动物群化石,此处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返回的路上用完午餐,我们就直奔这次游学目的地建水。下午四时,大家抵达建水古城朱家花园云上四季酒店。这家酒店门面大厅不怎样,里面的走廊和装饰,有点像欧式酒店风格,站在走廊凭栏能直观到周边的各式小店门面,门面招牌像迎客的女郎花枝招展。
“第一印象不错!”堂主夫人江涧流由衷赞叹。
“有点像丽江,但没那么多人。”没意思接话道。
考虑下午还有不少时间,涛哥建议先去游览著名景点“十七孔桥”,大家都赞成。
没一会功夫,三辆车就驶进了“十七孔桥”景区。一下车,十七孔桥完全呈现在大家面前,让人啧啧称赞。游友们赶紧选择角度摆着各种姿势拍照,有集体的,有个人,还又自由组合的,以桥为背景,印入相机、手机中的镜头还真的很美。走上桥面,美女们用各种道具以桥的阁楼为衬托照相留念。
原来十七孔桥,又名“双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建成三孔,道光初年续建十四孔,与原建三孔“雁齿蝉联”。此桥横亘于泸江河和塌冲河交汇点上,因两河犹如双龙蜿蜒盘曲而得“双龙桥”名。据考,整座桥由数万块大青石砌成,全长148米,桥面平坦宽敞,中间建有一阁楼,可以让游人登高望远、极目远眺。
在回酒店的路上,涛哥告诉大家,听说县城一隅有一个紫陶街,晚上热闹,灯火通明。一行人用手机搜索去了紫陶街,闲逛了一阵。看到街道两旁店铺里和小摊上都是形形色色的紫陶器具,再就是一些小吃烧烤摊点,因是白天没有多少游人光顾,大家无功而返。
入夜,游友们又相约去逛古城夜景,欣赏东城门楼朝阳楼灯光景色。走在临安路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两旁路灯明亮,店面招牌耀眼,有些兴旺的景象,由此可以想象当年的街市繁华。朝阳楼夜景更是灯光密布,亮得如同白昼。还未走进门楼,早有歌声入耳,穿过门洞,但见楼外众多休闲人群在边歌边舞,好不热闹。我们是局外游人,只好站在一旁看看热闹。
到建水的第二天(13日)上午,我建议重点游学国家级文化名城的人文景观——建水文庙和朱家花园。因文庙和花园就在所住的酒店附近,大家早餐后纷纷步行到文庙,正赶上“开笔礼”仪式。一群孩子和其父母,身着汉服,在乐宾和司仪引导下,经过三道门楼,来到先师殿前和大成殿下,进行开笔礼仪式。在完成一道道程序后,主持大师最后进行点朱砂,开启孩子智慧之门。在古代,开笔礼是学童上学第一课,学童早早来到学堂,由启蒙先生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授读书、写字入门知识,参拜孔子肖像,然后学童才能入堂读书。看完整个过程,觉得既有国学传承,又隐含商机,是古为今用的国学现代版,推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
在文庙内游学观光,感觉人文与自然气息俱佳,除建筑保持较为完好外,单体建筑与整体布局融为一体。主要建筑二殿、三堂、三阁等均为南北中轴线对称分布,体现了中国传统式的宫廷建筑风格。据说,建水文庙现存规模、建设水平和保存程度,都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尤其是主建筑外的一块池塘,满塘荷花已结了众多莲蓬,少数正开的荷花,也花容正茂,吸引游客眼球。池塘中有一花坛,坛中有一亭子,一些爱好音乐的离退休老人,在亭中自拉自唱,也成了文庙一景。我正要将文庙的手机照片上传至“游学新梦”群里,却见到郭大侠在群里发来“庙中一块匾,上书‘德配天地’,令人深思”。恰巧我们在这块匾下给游学队伍中的六位美女照了一张合影,我随即回复郭大侠“德配天地六美女,道冠古今游学情”。
游学完文庙,接着大家步行至朱家花园观光浏览。一走进花园,就被里面的深宅大院的园林式建筑所震撼。这是一组规模庞大的清代民居建筑,有“滇南大观园”之誉,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其实,朱家花园是清末富绅朱渭卿兄弟俩建造的家宅和宗祠,院落层出迭进、房舍鳞次栉比,是典型的并列连排组合式建筑。在这百年老宅里,起居娱乐、休闲读书、品茶会友等建筑一一尽有。有水上戏台,台子对面的是宗祠,许多牌匾对联至今仍有教义,如“孝悌忠信传子孙,诗书礼乐铭后世”。
建水的古井很出名,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造型独特、五花八门。下午,我和涛哥等几个人,冒着炎炎烈日,循着临安街,走出西门,沿着石径小道,来到西正街旁的溥博泉即大板井。只见此井井口周边有六块石板和石柱镶嵌围绕而成,井口直径三米有余,井水清澈透明。据说此井建于明洪武初年,是建水乃至云南最负盛名的一口井,井水冬暖夏凉、甘甜润口,至今仍然有不少人来此井挑水用水。接着我们又去了附近的一个“双眼井”参观,井水一样干净。建水古井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岁月,是古城儒家文化兴盛的印证。有人曾用一副对联巧妙地概述建水的六大古井:“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
在水井附近的人们指点下,我们沿着石径路走过去,寻找到了保存完好的“米轨”铁路,等待建水古城小火车的通过。运气还真好,不久就见小火车“轰隆轰隆”地沿着米轨开了过来,速度不是很快,身手灵活的人都可以跳上去。据说,这小火车已成了建水县域内的交通车了。
还值得一看的是位于建水古城的核心区域的翰林街,是建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街巷,也是保持着清式风貌的商业性衔区。朱家花园、孙家花园、刘家大院及一批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等建筑都在翰林街上,从这条街上走出了许多历史名人。例如,廖大亨、廖履亨就是建水历史上有名的“兄弟两进士”;还有“一门出三将”的佴晓清、佴鸢和佴鸣冈少将,以及在辛亥临安反清起义中写下了浓重一笔的朱家花园的主人朱朝瑛。至今翰林街上还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有翰林府、翰光阁、书香路等,经营着文房四宝、古玩字画、文教用品和紫陶器具等,感兴趣的游友,都欣赏了一遍。
翌日清晨,我们起个大早,在一家刚开门的米线早餐店里,再次品尝建水特色小吃米线,餐后即向西双版纳进发。
建水美,美建水,最美在人文,这也是建水与云南另两个最美县城不同的地方。在离开建水的游学路上,江涧流与细人我以诗句作了总结交流和随后游学期待:
榕树下,花园边,米线味道鲜;
老建水,新街巷,人文书墨香。
远足客,游学人,七彩云南行;
看腾冲,览巍山,一路诗歌吟。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