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雨,也是淅淅沥沥。被雨湿透的竹桥,一幢幢老屋的檐角挂着一染琉璃。寻着藏在青烟里的回忆,踏着小巷的青石,我又一次走进村子的老屋里……
我们来到一户人家,这里大门上的铜环,披着锈绿;石阶上的青苔,有些滑腻。轻推院门,吱呀一声,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一下子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我虽然住在城市里,每天被城市的喧嚣包裹着,但一看到那小巷的转角,路的尽头,我的心依旧会回到往昔的时光。
脚下的石板路,透着百年的厚重,平托着一种虚迷。未敢妄动一指,怕惊扰这里的旧迹。院角的芭蕉被骤雨袭得透绿,屋里的一切显得那样的安静,屋里的主人已迎了出来,我们寒暄了一阵,主人就客气地把我们引到屋里。
一进到屋里,一只静静地立在堂前案桌上的青花瓷瓶悄然地钻进了我的视线,一种熟悉的气息从我的心间流出。
我看着这青花瓷,我不禁想,就在这样的屋里,一位老人坐在天井旁,对着光,拿一块洁白的绸布,擦拭着这样的青花瓷瓶。瓶子身上,绘了一枝缠枝莲,莲瓣卷曲着,被老人握在手中,好像藏了无限的心事。这一切,不知不觉有些遥远了,遥远得波澜不惊。
这个瓶子,不知是不是古董,但我猜想,它沐浴着竹桥的烟雨,一定有着九曲的传奇。我很喜欢这样的瓶子。喜欢它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样的瓶子上的画很好看,二是这样的瓶子大多细腻,既有硬度,又有线条的柔美。
我小时候,家里也有一只这样的青花瓷瓶,也是放在堂前的案桌上。但我从来不敢碰他,生怕把他打破。只有奶奶会常常擦拭它,有时候,奶奶还会变戏法似的,从瓶子里掏出一些好吃的东西来给我们吃。如今,淋着初夏的细雨,在这里,我又见到青花瓷瓶。瓶子上的青花,细微中,带着禅意的美。我用指尖轻轻划过瓶子,那青花,如丝如雨般流进我的心里。
青花在我心里,是清雅,但不清寒,有那么一点孤傲,有那么一点落寞,就像梅。站在青花瓷瓶前,总觉看不真切。虽与它近在咫尺,可这咫尺毕竟隔了漫长的岁月。
这屋里的东西,大都已经锈迹斑斑,只有青花瓷瓶,是圆润柔美的样子。一抹淡光射进来,莹莹在青花瓷上,有种朦胧的感觉。素洁凝芳,温婉轻美,宛若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袅袅婷婷。不由又记起了家乡的青青杨柳,和那一个个烟雨朦胧的季节。
轻捻岁月,还依稀记得老家裡姜的屋檐,耳间顿然传来周杰伦的歌声:“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曾经那么欢喜这些歌词,而现在,眼前的青砖绿瓦,墙上的点点斑迹,又把我引入童年的烟雨之中。
外面雨停了,我们走出大门,走到屋外,隔着田野丘陵,遥遥眺望远处的 袅袅轻烟,我竟然忆起那抹淡淡的故乡的身影,就好像,隔着重重光阴,静静观赏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
夕阳西下,朦胧的乡景,可以卸下我的疲惫,容纳我的悲喜。原以为早已习惯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却被小村里的青花瓷瓶,带出了一幅水韵故乡的烟雨回忆。
烟雨里,虽是旧地,终究物是人非。只有一曲《青花瓷》,依然让人动情:“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这首《青花瓷》,最感人的是一个“等”字,道尽了多少人间的无奈和惋息。这个等,是无望的等,是来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它透过青花的妖娆,故乡的烟雨,相思的泪滴,都融在了青花瓷的故事里,让等待也可以这般美丽。
是的,那千点青花,万点青花,寂寞会在夜色下浅疼。可谁能告诉我,泼墨山水为谁等?
终是慢慢有些明白,从古至今,人们为什么那般眷顾青花瓷。青花和瓷,其实就像一种缘分,白的是品质,青的是风格,等待后的相遇,便铸成了永恒。
注视着青花瓷瓶,我有怎样的等待呢?是天青色等烟雨,还是在黄昏后弹一曲落花菩提?倘若我能用心灵去描绘青花瓷的婉约,那是不是我虔诚的皈依?
青花瓷瓶,蜗居在时光深处,打湿了我记忆的年轮。青花瓷,这个尘世间的小精灵,占尽了唐诗宋词的风采,浸透了故乡烟雨的灵秀,也染上了红尘中的脉脉温情。我看着那一抹青色,看着它慢慢洇开,竟是那样亲切、自然、温润,淡淡地却刻骨铭心。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