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山村坐落在金溪琉璃乡政府的西部,宛如一颗隐匿于时光深处的明珠,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光芒。该村因村前山顶上有一石形似印章而得名。“黄坊是府,尚庄是县,印山就是金銮殿”,这句在当地流传的话语,恰如其分地彰显出印山村古建筑的辉煌气象。它的周边被众多村落环绕。东边与尚庄相邻,那是一片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或许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民俗文化;南边和黄源接壤,两个村落之间似乎有着一种无形的联系,在岁月的长河中互相影响;西边靠近塘下村,不同村庄的风貌在这里交融汇聚;北边则和临川湖南乡梅岗遥遥相望,像是两个老友隔着一定的距离默默相守。
据《印山徐氏族谱》载,徐易为汉代高士徐孺子后裔,北宋时任新城(今黎川)知县,爱其山胜,遂卜居之,是为印山徐氏始迁祖。印山其名字的由来,因村后山顶上有一石形似印章,而得名。这里曾经是著名的采石之乡,村内的石板院、雕刻精美的匾额及有名的石屋,无不显示着石文化的精彩。
同治《金溪县志》载,印山徐氏有进士四人,其中徐鹏举(字澹池)一家四代就出了三个进士、四个举人。他本人为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进士,任贵池知县,其孙继昌为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初为山东诸城知县,后升刑部贵州司主事。继昌的两个儿子同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长子大梁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高中进士,次子大材虽不是进士,但官运亨通,历任上林知县、济南和泰安知府、兵部员外郎、刑部郎中。印山村的历史可谓人才辈出,在金溪这片土地上堪称望族。这些往昔的荣耀如同璀璨星辰,镶嵌在印山村的记忆天空,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走进印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充满文化底蕴的“科甲联芳”门楼。这座门楼宛如一位沧桑的老者,静静伫立在村庄的入口处,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标志,更像是印山村荣耀的历史勋章。
接着,是在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郁郁葱葱的竹林。竹子修长而挺拔,像是一个个绿色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竹林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微风吹过,竹叶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
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便能看到一条清澈的溪流。溪流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穿梭于古巷之间,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力。溪水清澈见底,溪流两岸,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有娇艳的野花,也有翠绿的草丛。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不久便来到了徐大宗祠,这座祠堂散发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祠堂对面照壁上刻着的“世泽宏深”四个大字,笔力雄浑,苍劲有力。这四个字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个文字组合,它是对徐氏家族历史的概括和总结,象征着家族那源远流长、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恩泽。文字的每一道笔画都仿佛承载着家族的兴衰荣辱,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村庄的中心。这里的古宅大多随古巷而立,天井高墙,鳞次栉比。古宅之间的空地上,长着几棵古老的樟树。这些樟树高大而粗壮,树冠如同一把巨大的绿色伞盖,为村民们遮挡阳光。樟树的树皮粗糙而坚硬,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洒下一片绿荫,仿佛是在轻抚这古老的村庄。
村内的大街小巷,古道、古巷、溪流纵横交错。这里的小巷用石板铺就,石板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十分光滑。它们承载着村民们的脚步,也承载着历史的车轮。古巷像是迷宫一般,曲径通幽,每一条小巷都有着独特的风景。溪流则像是村庄的脉络,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在古巷间穿梭,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力。
村庄中的古宅大多随古巷而立,它们有着天井高墙,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这些建筑风格独特,既体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之美,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古宅的建筑细节之处无不彰显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从雕刻精美的门窗到精致的马头墙,每一处都仿佛是一件艺术珍品。
村庄的方向感极强,其特征可归纳为:“一条主线,二座大院,三个入口,四座门、坊两个组团,五条巷道”。一条主线为南北延伸的石板古巷,这条古巷宛如一条时光隧道,将人们带入无尽的历史遐想。沿着古巷前行,可以看到两旁的古宅参差错落,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每一座古宅都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书,等待着人们去翻阅。
“二座大院”中的“科甲世北”——澹池公老宅,散发着一种古老而沉静的气息。这座老宅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它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而徐澜仕商宅则是一座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建筑,被誉为“花园屋”。这座故居的特点十分鲜明,门特多,号称有九十九个门。屋中屋,屋连屋,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让人惊叹不已。它宛如一座建筑的迷宫,每一个房间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布局,每一扇门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小世界。这不仅展现了古代商贾的豪华与精致,也反映了当时印山村的繁荣兴盛。
“三个入口”呼应自然、方向各异,像是村庄与外界的三个不同方向的窗口。每一个入口都有着独特的风景和意义,无论是村民们的日常出入还是外来者的到访,都给人一种新鲜而独特的感觉。
“四架门坊”遍布主线、交相辉映。这些门坊造型各异,有的气势恢宏,有的精巧别致。它们像是村庄的守护者,同时也是村庄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站在门坊下,仰望着那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结构,不禁为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而折服。
“五条巷道”除了沿着主干道的那一条,沿其另外四条巷道延伸出去,就像村庄的四条脉络。每一条巷道都有着不同的特色,有的巷道两旁是古宅林立,有的巷道则有着独特的小景,如角落里盛开的野花或者古老的石井。
除了古宅和花草树木,印山村还有着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村外的社公庙,坐落在一座小山丘上。虽然规模不大,却有着一种独特的宁静与神秘。它是村民们信仰的寄托,也许在过去,这里曾经香火旺盛,村民们怀着敬畏之心前来祈祷风调雨顺、家族平安。在社公庙的一砖一瓦之间,似乎也能感受到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虔诚敬意。我们站在庙前,俯瞰整个村庄的美景,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村庄的清晨是宁静而美好的。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古宅的屋顶上时,整个村庄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此时,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是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村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走向田间地头,或者在自家的小院里忙碌着。那忙碌的身影与古老的建筑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傍晚时分,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纷纷回到家中。此时,村庄变得格外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和鸡鸣声。夕阳的余晖给印山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古宅的影子在古巷间拉得很长,溪流也被染成了橙红色。此时的印山村充满了诗意与宁静,让人陶醉其中,不忍离去。
印山村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更是一部活着的史书。每一个角落、每一座建筑、每一条小巷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村民们依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活,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古老的传统紧密相连,古老的习俗和技艺在这里得以延续。
印山村就像是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着古代乡村的魅力和文化的传承。它等待着更多的人来发现、来欣赏、来品味,相信每一个到过印山村的人都会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将它铭刻在记忆的深处,成为心中一抹永远不会褪色的风景。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