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能够遇到一位良师,那是一种幸运。
总忘不了山路上那个踽踽独行的身影,手中抱着作业本和教学道具。金色的阳光泼洒在他灰白的头发上,形成炫目的光晕,勾勒出一道镶着金边的剪影。
这个人叫文开煜,我高中数学老师。
那是快四十年前的事了,听说新来的数学老师是个老牌大学生,教学经验丰富,大家都很兴奋。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同学们对数学很重视,期待文老师能够给他们那把“金钥匙”。
文开煜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解放前,他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了上海的大学,但因为贫穷,没钱置办服装,就从老家农村穿着草鞋到上海就读,后来在同学的资助下,才买了一双鞋子穿上,并且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留在上海工作。文老师草鞋求学的故事流传至今,一直激励着当地青年学子努力上进。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花甲之年的文老师落叶归根,退休回到老家安度晚年。
眼前就是菩萨,何必到处找庙门,我们学校的钱校长找到文老师,请他发挥余热,把满肚子的学问贡献出来,让乡镇的娃娃增长见识。文老师一听,爽快答应再次披挂出山。其实啊,文老师也有个心愿,趁身体还硬朗,多为家乡培养一些人才。
双方一拍即合,文开煜走马上任。
踏着上课的铃声,一个瘦高的身影走了进来,只见那人略微有些秃顶,剩下不多的头发一丝不苟梳向后面。文老师环视了大家一眼,拿起粉笔,反手就在黑板上写下“文开煜”三个大字。大家吃了一惊,老师竟然可以面向大家,反手板书,字迹还十分工整。
一亮相就出手不凡,看来此人确实有几把刷子!同学们倒吸一口凉气,脸上有了敬佩的神色。
数学是一门很不好讲的课,公式、定理都是固定的,老师不好发挥,大都照本宣科,把课讲得兴味索然。文老师则不然,他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把公式例题掰开揉碎,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数字生动化,笋子一样层层往里剥,让你在不经意间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很有趣。
真是润物细无声,水过不留痕。
我向来偏科,上数学课都在偷偷读小说。对于谁来教数学,我不关心,也不热心,甚至有些置身事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老师以他强大的人格魅力,深厚的知识学养,感染和打动了我,引领着我一步步走向“数学王国”。
对于我这个“另类”学生,文老师没有“歧视”,更没有放弃,反而给予重点关注。他认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天下午放学后,文老师让我随他往山上走。到了半山腰,他指着一块大石头,示意我坐下。
“糟了,文老师肯定要给我‘小鞋’穿!”见我有些惶恐,文老师笑着先开口:“不要紧张,我们谈谈心。我知道你文科好,还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这是好事,但独腿难行远路,你是有抱负的人,不能偏科。很多做大事的人,都注重均衡发展。比如马克思,他是研究社会科学的,但数学也很精通;还有康熙皇帝,不但有文治武功,而且对数学、天文也很喜爱……”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文老师的话好似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彻底将我震醒,改变了我对数理化的“冷漠”态度。从此,数学成绩也是矮子爬楼梯——步步登高了。
同学们都说文老师的大脑是一部百科全书,分门别类储藏着各种知识,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手拈来。他虽然是数学老师,但常常会“越位”,时不时给学生推荐一些中外名著,讲一些历史故事,拓宽大家知识面。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阿城的小说《棋王》,说到激动处,当场朗诵起来。随着他抑扬顿挫的声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有一次班里组织到三十公里外的岔江春游,班主任邀请文老师一同前往。岔江位于南盘江上游,山水相连,景色优美。春天的时候,桥下河水奔涌,坝子里油菜花开,远处的大山连绵不绝,有的像毛笔,有的像笔架,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同学们像出笼的鸟儿,在田野上无拘无束奔跑,释放着青春的活力。
面前眼前的无边春色,文老师也兴致盎然,他又“越位”了,额外给同学们布置作业,让大家观察山的形状,水的流向,桥的结构。并说宇宙是一部大书,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大家要读懂山川河流,用天地万物滋养心灵。
尤如醍醐灌顶,文老师的话使同学们茅塞顿开。有人趁机请文老师现场作首诗,让大家学习学习。文老师用手捋了一下头发,笑着说,你们想将我的军嗦?诗没有,不过刚才想了一幅对联,大家看看怎么样?上联是“笔山面对大块文章待写”;下联是“河水坐看九曲游鱼已来”。好!班主任老师带头叫好,大家也纷纷鼓起掌来。这幅对联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和神韵,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还有对同学们美好未来的期许。
这么好的老师,打着灯笼都难找。学生还是那些学生,但数学成绩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蹭蹭往上升,我的数学也由“吆鸭子”往前跨了几大步。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临近毕业,我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应征入伍。
临出发前,我向文老师辞别,他十分不舍地对我说:“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就好好干,在部队做出一番成就来。”看着文老师灰白的头发和慈祥的面容,我暗暗发誓:老师,不会让您失望的。
在野战部队,领导安排我从事新闻报道,我勤跑基层抓“活鱼”,在军内外报纸发表了很多文章。军区宣传部领导发现我的文章后,觉得是个苗子,给予重点培养。几年后,我由士兵提拔为军官,经过军队院校的培训,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被从基层部队选调到军区机关工作。第一次返乡探家的时候,我满心欢喜准备去看望文老师,想告诉他,我正朝着他期待的样子成长。然而,却听到一个的意外消息,文老师因病不幸去世……
晴天霹雳,我一下惊呆了,眼泪顿时模糊了双眼。
如今,文老师离开快三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还时时浮现在我面前。虽然他只教了我两年,但这两年却在我人生的履历上打下了坚实的印痕,特别是他那次深入灵魂的谈话,仿佛一束光,至今还照亮着我砥砺前行。
【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