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黄源,以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走进它的怀抱,去探寻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宝藏,去感受那份古老而又鲜活的气息。
老街,是琉璃黄源的灵魂所在。它独立于村子之外,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孤独而又坚韧地矗立在那里。岁月的风雨无情地侵蚀着它的容颜,却无法磨灭它曾经的辉煌与繁华。
走在老街上,脚下是那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过往行人的脚步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商贸繁荣的故事。街道两旁,那些破败的店铺遗迹,依稀可见当年的热闹场景。想象着昔日的清晨,店铺纷纷开门营业,商贩们热情地招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顾客,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生动的商贸交响乐。
老街的店铺多为二层建筑,一层用厚重的木板门封护,那些木板门大都是杉木或荷树木,虽已斑驳,却平整光亮。推开木板门,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空间。二层则是阁楼,一般是悬挑出来的阁窗,那些阁窗小巧精致,有的窗棂上雕刻着寓意吉祥的图案,如莲花、牡丹、蝙蝠等,每一扇窗都像是一件艺术品,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商铺的建筑体现了这里木构架典型的构造特点。一层悬挑的格窗上,垂挂着精美的垂柱,那些垂柱大多是圆形的,或者是木瓜纹,或者是光洁的球形。我看到一家特别的垂柱,雕刻的莲花栩栩如生,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向过往的行人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檐口下梁头处,也巧妙地设置了装饰性的莲花垂柱,与下面一层的垂柱形成呼应关系,层层出挑,丰富了立面层次,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立体、生动。
穿过老街,来到村子的入口处,一棵老枫树映入眼帘。它像一位历经风雨的守护者,静静地守望着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老枫树的树干粗壮有力,要三四个成年人才可以搂抱起来。树皮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村子历史的故事。
老枫树的枝叶繁茂,四季更替中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春天,嫩绿的新叶在阳光下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仿佛在向人们宣告着新生的到来;夏天,浓密的绿叶为人们遮挡着炎炎烈日,树下成了村民纳凉、聊天的好去处;秋天,树叶渐渐染上了金黄、火红的颜色,像一幅美丽的油画,吸引着无数人驻足观赏;冬天,虽然树叶凋零,但古树依然挺拔地站立着,枝干上挂着残存的枫叶,在阳光的照射下红耀一片。
我驻足在老枫树下,感觉到它不仅是村子的自然景观,更是村民心中的精神寄托。在老枫树下,有袅袅的香烟、闪闪的蜡烛,可能是村子里的人们在这里祭拜、祈祷着什么。村民们把一种希望寄托给这棵老枫树。我不发表什么感想,快步离开了这里。
在琉璃黄源,除了老街和古树,还有一座保存较好的民居,它静静地坐落在村子的一隅,像一位沉稳的长者,诉说着黄源古村的故事。
这座民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整体布局严谨有序。院墙用青砖砌成,墙头上有一些装饰,可以看到云纹、吉祥图案等,但院子里长满了杂草,显然很久没有人居住了。
村子里的人们说这家主人前些年到县城居住了,但为了保持一个念想,隔年会回来翻修一下这栋老屋,毕竟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最少不能在自己这一代毁掉。
在琉璃黄源,人文风情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的村民淳朴热情,他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生活着,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和文化同时,展现着现代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
走过老街,兜兜转转中,我们来到黄源新街。新街比较热闹,街面宽阔,街道两边的房屋都是三层以上的现代建筑,南北货商店、菜市场、饮食店一应齐全。走在街上,汽车声、叫卖声此起彼伏,人气很旺。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祥和的新乡村生活画卷。还有人在小饭店聊天、喝酒,大家其乐融融,享受着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光。孩子们则在街面上追逐打闹,欢声笑语回荡在黄源新街的上空,给这个宁静的乡村增添了几分活力与生机。
黄源的自然风光也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村子四周群山环绕,山峦起伏,层林尽染,仿佛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春天,山上的野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香气扑鼻,吸引着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夏天,郁郁葱葱的树木为人们遮挡着炎炎烈日,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给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清凉;秋天,山上的树叶渐渐染上了金黄、火红的颜色,像一幅美丽的油画,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冬天,虽然树叶凋零,但山峦依旧挺拔地站立着,分外妖娆。
村子附近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仿佛一条流动的水晶。河边长满了茂密的青草,随风轻轻摇曳,发出轻轻的响声,像一首优美的乐曲。河里游动着各种各样的鱼儿,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偶尔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给宁静的小河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在黄源,我即感受到岁月的丰盈,又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张力。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美好,仿佛是一片远离尘世喧嚣的净土;又是那么的精神,与新时代的脚步接力。老街的岁月印记、古树的色彩斑斓、新街的现代气息及人们的淳朴热情,还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都让我我感受到了时光的赞礼。我深深地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编辑: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