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老杨帮阿林犁田
第二天一大早,老杨就起床了,由于牛要去耕田,他必须早点先把牛牵到草场,先让它喂饱,牛才有足够的力气犁田。老杨早早的就把牛赶到了不远处草场,老杨的水牛也象老杨一样,比较本份,一般不会乱跑,或者去其他的地方的偷吃,他的牛基本不会,只能放在一个地方,水牛就可以在那里吃上大半个上午的时辰,除非那里的草确实吃完了,它才会跑到旁边的地方继续吃。老杨在水牛放到草场,让它自已在那里先吃会,老杨又赶了回来,他要把牛栏里的鸭子赶到前面的小河中喂养,他才有时间帮阿林去犁田。老杨来到了他的牛栏,手拿着细长的竹杆,将鸭子全部赶了出来,鸭子已经形成了习惯,只要老杨把它们赶出来,它们就会自然地往河边跑,老杨在后面赶着,不一会,鸭子就到了河边,鸭子都顺从的从河边老杨预留的篱耙缺口,摇摇晃晃的下到了河里面,在这里是它们的天地,这里有老杨投喂的粮食,也有河中一些水生植物和小鱼、小虾等,这些都是鸭子最爱吃的食物。老杨重新关上河边的篱耙,防止它们上岸,串入附近的农田里。在把鸭子安顿好后,时间已经到了早上八点多了,老杨回到了家中,这时,老杨老婆和他的大女儿已经把饭菜准备好了,老杨在吃过早饭后,他想让他的牛再吃饱一些,他习惯性来到了电视房,抽起了他的生烟。
“老杨,你还不去帮阿林犁田吗?”走进电视房的老杨的老婆,看到他还在抽烟,朝着老杨说道。“抽完这桶烟,就过去牵牛,早上想让牛稍微吃饱一些。”老杨吐出口中一口生烟,回应道。不一时,老杨就抽完他这桶生烟,他放好烟头和烟袋后,站起身来,来到了大堂存放农具处,从里面拿起了犁田的犁具,抬手把它放在肩上,转过身来,走出大门口,朝着他的牛吃草的地方走去。
他来到了那片荒草地,他水牛还在那里大口的啃着地上的青草,后面的牛绳随牛的脚步,在后面的地上慢慢的拖行着。老杨来到了牛的旁边,拾起地上的牛绳,随着他的嘴里“㗎”的一声赶牛的声音,水牛顺从的抬起了牛头,嘴里嚼着青草,起步的向前走去。老杨抖动着牛绳,牛绳象鞭子一样鞭打着牛的一边,牛本能的朝着另一边、阿林的农田方向走去。
老杨赶着牛,来到了阿林那块还没有犁的田地,老杨熟练的放下犁具,将牛赶至田中的开始犁地的位置,将牛轭卡在水牛的肩膀上,牛轭后面粗麻绳栓在犁具上,老杨扶起倒一边的犁具,将犁具的尖端部位,从后面用力的推入水田的泥土中,随着老杨一声“㗎”的赶牛声,手的牛绳朝牛的肚子的鞭打了一下,大水牛突然用力的拉着犁具向前走去,犁具下面的泥土,随着牛的脚步,向着一边翻起,“哗”的一声,翻起的泥土底朝天的倒入一边的水田中,老杨紧跟着牛向前的脚步,手里抖动着牛绳,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去,脚下翻起的泥土,发出“哗哗”的响声。不一时,牛拉着犁具,从田的这一头走到另一端,老杨拉转牛头方向,使牛头朝着要犁地的方向,双手再用力的拉起田里的犁具,转过180度的方向,重新放在牛的后面,犁具深深的推动至水田的泥土中,随着“㗎”的一声,牛开始了刚犁完旁边、另一行的犁地,牛在前面使劲的拉着犁具走着,老杨的脚下,发出“哗哗哗”的泥土翻起后,再倒入水田中的声音。老杨赤着脚,跟在牛和犁具的后面,不停的在水田中反复循环的走着。初夏的太阳照在老杨黝黑的脸上和有些湿漉漉的手背上,脸上的汗水顺着额头和二侧脸颊直流而下,流在老杨的脸上和下巴下面,在阳光照射下,额头闪闪发亮,下巴下的泪珠显得有些晶莹剔透,泪珠随着老杨左右的摇晃行走,不断的从下巴下直落下来,落在老杨脚下的水田中,溅起一片片小小的水花,水花和犁耙翻起的水浪混在一下,立刻就不见了踪影。下午六点左右,老杨基本快全部犁完这一块田地,“老杨,老杨,吃晚饭啰!”老杨的老婆在不远处的小路边,大叫的喊着老杨。“好哦,还有一小块,我犁完就回来吃,做好你们就先吃。”老杨在田间扭着头,朝着他老婆的方向回应着。随着“㗎”的一声,老杨重新扭过头来,朝着水牛大喝了一声,大牛应声条件反射般,拉着犁耙,奋力的向前拉去,脚下的翻起的泥土,重新倒入水田中的响声,“哗哗哗”的作响着。大水牛似乎也知道,犁完最后这一块田地,就可以回去吃牛草,它加快了行走的频率,快速的向前走去。老杨也加快了脚步,跟上牛的节奏,快步的走着。不一会,最后的一块田地,在牛的努力下,很快就犁完了。
落日的余晖,在西边的山顶上,闪耀着一片红色的晚霞,几朵暗黑色的积云,静止的浮在暗红的晚霞中,呈现着各种不一样形状,老杨看着西边落日的漂亮的晚霞,天色已暗了下来。在田岸边,他卸下了牛颈上牛轭,已经饿了水牛,立刻低下牛头,大口的啃着岸边的青草,发出“呼呼呼”的吃草的声音。老杨收拾好农具后,把犁具扛在自已的肩上,另一只手牵着牛绳,随着“㗎”的一声,水牛扬起正在吃草的牛头,口中一边嚼着已吃进的青草,迈开四脚向着老杨的家走去。
老杨一手牵着的牛,肩扛着犁具,回到自已的家门口,湘香听到外面老杨在外面赶牛的声音,从里面走了出来,“爸爸,快点回来吃饭了。”老杨大女儿在门口喊叫着他。“好,知道了,关了牛我就回来吃。”老杨随口回应道。老杨将牛赶进了牛栏中,鸭子在里面“嘎嘎”的叫着,老杨从外面往里面丢进去了一大把的干牛草,丢在牛旁的一边,干牛草是老杨平时收割回来的青草、晒干后,专门给牛吃的,水牛看到干的牛草,大口的啃了起来。老杨关上牛栏门后,回到了家中,将犁具放在大堂的农具中。吃过晚饭后,经过一天的劳累,老杨在休息一会儿,就回自已房间睡觉去了。
第九章 老杨开始卖鸭子
过了几天,老杨的鸭子终于全部长大、可以出笼去卖了。早上,老杨早早的就准备好了人力板车,上面放着几个大的竹笼,竹笼用做装鸭用的,老杨的老婆也在牛栏那边忙开了,她在给鸭子喂最后的一顿食物。今天是老杨最快乐的一天,老杨一家日常的开支,就靠着这一年的二批卖鸭子的收入。老杨在备好鸭笼后,将板车拉到了牛栏的门口,近百只的鸭子仍在里面争先恐后的进食着,喂养的粮食被它们抢食的满地都是,没有在食槽中吃到食物的鸭子,纷纷啄食着掉在地上的粮食。老杨看着这些熟悉的鸭子,要全部卖了,竞有些不舍,但为了全家的生活,他必须这样做。不一会,这群就把投喂的粮食吃的一干二净,没有吃饱的鸭子,看到站在门口的老杨,竞“嘎嘎”的鸣叫着。老杨打开牛栏门,重新再关上牛栏的矮门,开始一只一只抓着鸭子,抓到后,再传给站在门外的他老婆,老杨老婆打开竹笼上盖,再将传过来鸭子,一只一只的放入鸭笼中,鸭子似乎明白自已的归宿,在竹笼里面鸣叫着。不一时,板车上几个竹笼已被老杨抓的鸭子装满了。“够了,够了,已经装不下了。”老杨老婆在外面大声的朝着老杨喊着。“好,不抓了。”老杨说完,就从里面打开门走了出来。老杨重新关上了牛栏门后,准备好卖鸭子用的工具后,来到了板车的前面,弯腰用双手抬起板车的二根方向杆,用力的拉动板车。板车启动了,老杨拉着板车,朝着县城农贸市场走去,她老婆跟在板车后面,用手推着板车,跟上了老杨的步伐。
老杨拉着板车,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步行后,老杨和他老婆终于到达了县城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一片的喧哗声,各种叫喊声、小喇叭的广告声,响成一片,市场的道路上人头攒动,人群熙熙攘攘,血鸭是当地一道名菜,市场内已经有很多卖鸭子的,各种商贩卖鸭子的叫卖声和鸭子“嘎嘎”的鸣叫声和其他的声音,汇聚成独具特色的一个农贸市场。老杨拉着板车板,在人群中,一边寻找合适的位置,一边吃力的拉着板车慢慢的走动着。“前面有个位置,我们拉到前面那个位置。”老杨朝着后面的她老婆说道。说完他在人群中,拉着板车,嘴上不停朝着前面的人群叫着,“让一让,让一让”。前面行人听到声音,朝着路二边挤去,老杨顺势快步的又向前了一段的距离,因前面人群,脚步又慢了下来,不一会,老杨终于通过人群,到达了一个空的位置,位置二边各被一家卖其他的商品的卖家占领,在一边叫卖着。老杨把板车停到一边,竹笼里的鸭子,因到了一个新的陌生环境,在里面“嘎嘎”的叫着。老杨和她老婆一起把板车上面的竹笼依次抬了下来,有序的排在市场路边的空档,鸭子们在笼子里面更加的串动着,在笼子里面乱成一团,因惊吓,鸣叫的声音更加的大了。老杨从车上,拿上称杆,放在竹笼的一边。鸭子的叫声,立刻引来了附近好几个的买家。“鸭子,怎么卖的?”一买家朝着老杨说道。“二十元一斤。”老杨回应道。“便宜点,其他才十五元一斤。”买家和老杨议价着。“我的鸭子都是自然养出来的,没有吃饲料,他们的是饲料鸭。”老杨老实的回应道。“足足养了有五个多月的时间,成长周期长。”老杨继续憨笑的说道。随着老杨的憨笑,额头上“川”字形皱纹,深深的显现出来,眼角的鱼尾纹呈扇形般的向后散开着,腊黄的脸上流淌着刚刚一路的忙碌、冒出的汗水,汗水顺着脸的皱纹缓缓的流到老杨下巴下、杂乱的、黄白的“山羊”须上。买家看着满脸沧桑的老杨,似乎相信他的话。纷纷在鸭笼中,挑选着看着中意的鸭子,在一阵的”嘎嘎”声中,买家各自捉了一只自已看中的鸭子。“老人家,帮我称一下这一只。”几个买家纷纷将手中的鸭子递给老杨过称,老杨的老婆则在一旁算价和收费。也因为老杨老实、本份的原因,他的鸭子卖的很好,很多顾客纷纷到他这里买鸭子,老杨和他老婆就这样一直忙乎着。“老杨,开始卖鸭子呢?”香梅不知道从那里冒了出来,站在老杨的前面。“是呢,今天开始卖,你的鸭子的我记得呢,这二天我在家里抓一只给你家吃。”老杨有些诧异的看着香梅,急忙的说道。“没事老杨,你忙吧,我今天也是送小孩回来,顺道来市场买点菜。”香梅笑着说道。香梅是老杨的邻居,也是经常帮助着老杨,家里有个什么多余的东西,都会转手给老杨,老杨也深为感激。突然看到香梅,想起香梅也要一只鸭子,竞感觉有些愧意,没有先给香梅一只。香梅离开后,老杨和他老婆继续的忙碌着,他的鸭子因确实自然养的鸭子,也卖的特别好,尽管价格比其他的鸭子要高一些,但买家仍就络绎不绝,很多人都买他的鸭子。到了快上午11点左右的时间,老杨的鸭子就全部卖完了。老杨这时开始收拾着地上的竹笼,将一个一个竹笼拿起放回到一边的平板车上。市场里的人这时也少了很多,只有稀疏的人流,在老杨前面的走道上走着,市场里的叫卖声,也比他早上刚到市场时安静了很多,只有附近的几个小喇叭仍就在机械式的广播着,他二边的二个卖家也早已卖完,离开了旁边的摊位。老杨手提着竹笼,看着前面这时稀少的人流,和安静了很多的市场,松了一只气,转身将手上的竹笼放在一旁的板车上。老杨的老婆站在他的另一边,低着头,手里面拿着刚完的鸭子钱,在一张一张的数着,因手干燥的原因,她的手不断伸向自已的嘴边,沾点唾液后,再继续的数着。老杨在收拾好地上的笼子后,老杨在不远处的肉摊上买了一点的猪肉,放在板车上。老杨通常也只在过年、过节和卖掉鸭子后,才会买点肉,改善家里的生活。老杨把肉放好在板车后,拉起板车,心情愉快的开始往回走去。
老杨在前面拉着板车,行走在马路的边上,他老婆在后面一只手搭在板车的边缘紧跟在老杨的后面,马路二边长着刚生长出的青草,碧绿的青草弯着腰,在春夏的微风中,左右的摇摆着,在碧绿的青草中,间断的长着野生的丁香花,部份已绽开的丁香花呈粉白色向四周张开着,在微风中抖动着,花旁边一些仍未绽开的、紫色的丁香花,在绽开的花朵丛中,含苞欲放、昂首挺立着,一辆大货车“轰隆隆”的、快速的从马路中间驰过,马路二边卷起一阵的狂风,丁香花在片刻的狂风中,摇曳着。老杨看着路边青草中,摇曳的丁香花,心情顿时更加的愉悦,脸上木讷的表情,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竞不由的亨起了湖南花鼓戏小曲,“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呀,......”。老杨拉着空的板车一边亨着,一边走着,“你有什么乐的呢!”老婆在后面朝着老杨骂道。“就卖了几个鸭子,就把你乐得,你看本地人,他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老杨老婆在后面继续的数落着老杨。老杨也算一个比较知足的人,现在日子虽比不上本地人,但和湖南老家相比还是要好不少。老杨顿时安静了下来,他知道她老婆的脾气。路上这时只听见板车轮子走动时,发出的“吱吱吱”的机械磨擦声和他脚下已穿的有些变形的“解放”鞋发出的“卟嗤,卟嗤”的声音,老杨抬了一下头,加快了行走的脚步,脸上的汗水,随着头的仰起,顺着老杨腊黄、起满皱纹的脸颊,流了下来,一直流到了下巴上的发白、杂乱的胡须上,随着老杨走路的晃动,滴落在马路上。经过一小时左右的行走后,回到了自已的家中。
第十章 老杨还邻居的人情
老杨到家后,立刻就跑到旁边牛栏内,抓了一只肥硕的鸭子在手上,关上牛栏门后,他抓着鸭子来到了香梅家,香梅刚好正在厨房准备着午饭,在里面“当当当”的切着青菜,“香梅,这个鸭子给你,你收一下。”老杨朝着在厨房里切菜的香梅说道。“老杨,你来了。”香梅停下切菜的动作,抬起头朝着老杨回应道。看到老杨手上鸭子,香梅笑开了,“这只鸭子多少钱?我给你钱。”香梅放下手中的菜刀,来到老杨的面前,接下他手上的鸭子,一边说道。“不要钱,这只鸭子,算我送给你们吃了。”老杨有些木讷的说道。“那怎么行,你养只鸭子多不容易,天天喂来喂去的,要给钱。”香梅语气坚定的和老杨说道。“再说你一家子,平常就靠着这些生活,很不容易。”香梅接着说道。“你们平常对我家也太好了,经常的照应我家,给只鸭子也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了。”老杨诚恳的回应着香梅。“那好吧,我先收下鸭子,谢谢你,老杨。”香梅见老杨这么有诚意,就收下了他的这只鸭子。但在她心里,她后续也会找机会送回东西给老杨,她不会让活的这么艰苦的老杨吃亏。老杨从香梅家回来后,又送了一只鸭子给阿林,阿林也是一个好人,长期的免费的住他的房子,他必须给阿林一只鸭子。
在从阿林家出来后,老杨心情有些释然,他终于了却了一直存在心中的心愿,就是适当时,回报一下他的二个经常帮助他的大好人-阿林和香梅。外面中午的太阳,直晒在老杨的头顶上,在他脚下形成一个矮矮的身影,身影随着老杨婆娑的脚步,形影不离的走着。一群熟悉的燕子“叽叽叽”的从老杨头顶的天空中飞过,老杨不由的仰起了头,看着已他前面不远处的燕子,它们在展翅向着老杨家前面的田间飞去,初夏炽热的太阳光直射入老杨的眼中,老杨用手遮档了一下太阳光,看着远去的燕子,形成了几个黑点,落入了远处的田间,老杨重新低下了头,正直的看着路的前方,向着不远处、自已的家里走去。
【编辑: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