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干什么职业都要讲职业道德,作为教师更应该讲德中之德,因为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关键点是为社会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人才建设的基础与关键,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担起为社会育人的责任,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随时要用活络和先进的思想磨炼自己的意志,使意志集中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行动上,并站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为人类负责的前沿,实现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教师的思想容易在学生中潜移默化,虽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可是教师思想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教师有没有积极向上和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操,对能否培养出优秀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先进、品德高尚的教师,在完成教育活动中,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服从度,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教师能力与智慧得到集中展现。
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服人者,以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力服为下。”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思想灵魂起着核心作用。所以,加强教师修养是深化思想认识的关键和前提,如果教师经常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或甘为人梯的精神,树立跟上时代发展的理念,以及脚踏实地、热爱本职工作的思想,使自己的意志、观点、信念成为支配和促进学生思想、情感、行为外化的内在动力,就实现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二是做到勤学勤教。“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一个教师不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就难以尽到自己的责任,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从而辜负学生与家长,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希望。
教师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职业,不但要有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教育的能力。学是实现自身能力提高的过程,教是知识转化为潜在动力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知识实践的过程,要充分做到学与教的结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勤学勤教,才能发挥教育的助推作用,最终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
首先,不但要熟悉所教的课本知识,而且还要学习大量的课外知识。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增加界面,增强互动,让不变的内容化为可变的内容,丰富知识内涵,拓宽知识辐射面。其次,要善于探讨,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的全过程,认真做到不懂求教,互相弥补,学中有悟,悟中又思,思而后教,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活教,将学生培养成为独立思考,灵活掌握,触类旁通,特别是创造型和智能型的人才。第三,在注重整体学生培养的同时,不要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认为只要教学任务完成,大部分学生掌握所教的知识就行了,还要因人施教,注意差等生的进步,重视个别学生课余兴趣,给学生一个学习轻松愉快,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是坚持安贫乐教。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常在清贫中体现出来。教师权力甚微,可说是一个清贫的职业,但责任很大,也很辛苦,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于苦中施教,在教中求乐,要用一种生命不是金钱,不是享受,不是权利,而是一种需要抛洒汗水的思想,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蒙田说:“生活的快乐来自于道德,而不是权力。”教师不要为钱而教,更不要为权而教,如是这样,就扭曲了教育的主导思想和教师的道德化功能。尽管教师很清贫,也不要怨天尤人,因为清贫的背后有“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要抛弃一切恶劣环境和经济浪潮的冲击,不断用文化陶冶心灵,始终追求教书育人的心灵梦想。全国优秀教师刘恩和在教师岗位上奋斗几十年,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也正是清贫乐道带来的价值体现。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而见礼,礼乐其美,心灵美乐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教师要从教中体会自己的心灵快乐,同时理解学生和家长的感受与希望。仁礼合理,静以养德,以德问学,以学兴教,自足自乐,自成天地,唯有独处时,方能成就自己。
四是时时乐于帮助。帮助别人,就像一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美德修养也是一个人要具备的基本配置。其实,帮助别人,内心是幸福的,也是高尚的。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人活着的幸福取向有三种看法,即:“为自己的幸福活着的人,低劣;为别人的幸福活着的人,渺小;为大多数人的幸福活着的人,高尚。”所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首先,在教师之间要建起互相信任与真诚的桥梁,始终做到彼此信任,相互关心,互学互教,取长补短,形成团结和睦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言行中得以感化。其次,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下,倾心教师,接近教师,学习教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教师的辅导教育。譬如,对家庭环境恶劣的学生,要进行思想开导和困难帮助,一方面引导学生不因贫困而自卑,不因环境恶劣而可怕,树立一种抗争的心里,使其积极向上,始终勤奋学习;另一方面进行直接解决困难,以及创造学生互帮互助的环境,让他们感到人间真情具在,内生学习动力,一望前程似锦。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教育本身就是教师对家长、国家、社会的最大帮助,诚兴天下,信成大礼,虚怪人心,教之所失。譬如,教师动不动就对学生进行挖苦教育,甚至人格伤害,就容易致使学生心里畸形,甚至走向人生的反面,从而失去教育成长的目的。这是教师对教育不真诚的体现,也是误人子弟的恶为,于人于家于国于社会都不利。
总之,用真诚帮助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爱的温暖和人格真美,而且从教师的态度、行为、为人处事中体会到人间生活的美好,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的生活态度,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定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编辑:王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