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金溪白茶,有些人可能要嗤之以鼻了。可我却是喜欢金溪白茶的。说起白茶,人们多认为福建、浙江才是它的原产地,甚至以福建的福鼎为白茶的发源地,称白茶为福鼎白茶,殊不知,金溪栽培白茶的历史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了。
也许你品鉴过各地的红茶、青茶、黑茶等,但如果你不去品尝一下金溪白茶,你就感觉不到它的的神逸,体会不到它的仙气。白茶位列中国六大类茶之列;论样貌,如银似雪,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叶底嫩匀。金溪白茶论口感,滋味鲜醇,清香淡雅,回味无穷。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质,那就是:淡!白茶最最可贵的,也正在于这一个“淡”字。
我的一位种茶的学生对我说过金溪白茶的“淡”。它不像那些带有丝丝缕缕的淡味的绿茶,金溪白茶是把“淡”作为终极品质追求,这是绿茶的淡中所没有的!也就是说,金溪白茶的淡更加彰显了白茶的致味,是刻意为之。这与绿茶的淡,就有了区别。绿茶的淡,更像是无可奈何,是被动的接受。因而,金溪的白茶更藏着一种耐人回味的“淡”里的乾坤。
这一段时间里,宅于止园,诗书茶酒,倒也自得其趣,每日里闲装高雅,泡一壶茶,翻一本书淡淡地就是一天。恰好,冰箱里翻出一罐金溪白茶,打开茶叶罐,一股混合着淡淡气息的清香,直抵心扉,让我忍不住深呼吸。将水烧得沸腾,一道洗杯的程序之后,将一撮白毫银针放入无色透明玻璃杯中,倒入沸水,于是出现了妙趣横生、赏心悦目的一幕:开始时茶芽浮于水面,几分钟后,一部分茶芽沉落杯底,一部分茶芽悬浮茶汤上部,经过一阵短暂的碰撞之后,又一番奇异的景象出现了,刚刚聚拢到一起的茶芽,又迅速地分开,像我小时候看到的在清水中游动的小鱼一样,游动起来,有的缓缓降落,有的悄悄站立,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面对此情此景,谁还舍得去“喝”?真是未饮先醉!白茶在茶界被誉为“茶王”,一点不为过。而金溪的白茶更令我欣赏。约十分钟后,待茶汤泛黄,再来品味。此时,茶香已入味,初感淡,回味醇,其后劲儿,像天籁之音,能绕梁三日。青绿的茶叶在茶杯里上上下下碰撞,待他们静下来,呷一口,满嘴香。
我不由得感慨,这等精灵,只有在金溪这样山清水秀、灵逸俊美的地方才有。“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锦绣谷是金溪的别称,素称“心学圣地,华夏香都”。在这里曾经有6大茶场,这里的天,这里的地,这里的水,注定孕育出那样有灵性的茶树。优越的气候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精巧、聪明的人文气息,更让白茶插上了翅膀。若狂风怒吼、大地干涸,断不能生出这等神灵逸品。然而,到底是茶滋养了人,还是人温润了茶?天知、地知!此乃天时地利人和之结晶!看来,不高雅、不文化、不上品,都配不上金溪白茶!此时,飘入脑海的,只能是这样的诗行——“白茶诚异品,天赋玉玲珑。不作烧灯焰,深明韫椟功。易容非世功,幻质本春工。皓皓知难污,尘飞谩自红。”
对金溪白茶的秉性了解越多,就越敬重金溪先民的智慧。别的茶都在为“怎样让茶更香”而挖空心思,而金溪白茶却只做一件事:留住茶的原味!这着实值得深思。金溪白茶秉承白茶的自然之淡,注重原生态,注重天人合一,在制作过程中讲究科学,融入初心,让入口的茶契合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要义。淡,意味着不要浓烈,远离繁华,不求世人关注;意味着只求平实、朴素、本真,只求坦然于自由、闲适、宽松……生活中要多大的造化才能悟到如此的“淡”呢?经历了风雨,才知岁月静好;有过了起伏,方觉平淡是福。这哪里是一杯茶,分明就是人生!
【编辑: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