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到凤凰古城,与我第一次来此地旅游时隔20年。那年凤凰城给我留下的印象如今只剩下沱江跳岩、吊脚楼、古城楼和虹桥,还有凤凰特产姜糖。
这次来凤凰古城,是游学新梦之旅组团去西南最美县城游学的重要一站。说来也巧,涛哥事先预订的聚龙苑旅馆就在虹桥下沱江边,推开窗户就能清楚地观赏到来来往往的泛舟船只。我们凤凰古城游学之旅就选择从沱江泛舟开始。
25日清早,涛哥就在古城围绕沱江转了一圈,用无人机拍摄了不少美景回来,把大家叫起来欣赏,激发游友们今天游学的情趣。这些航拍的美妙风景别说20年前,就是几年前都很少能看到。大家吃完早餐,八点多就在讲解员龙阿妹带领下开始了游学活动。
首先从沱江泛舟启航,我们来到沱江跳岩码头,粗看一眼跳岩后,便10人乘上一个带有顶篷的小木船游览沱江。艄公坐在船后划着单桨,木船慢悠悠地行进在沱江廻龙阁一段,游友们欣赏着两岸古城老屋风景,并不停地拍照。
“看,那就是传说中的吊脚楼。”因来过凤凰城,当船行到廻龙阁河段时,我指着江边突出的一排排老屋说道。
“吊脚楼是凤凰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讲解员龙阿妹接着说道,“而且多依山就势而建,半为陆地半为水。”
我们都朝吊脚楼望去,的确依山而建伸出水面上,只是老宅有些陈旧。近20分钟的沱江泛舟很快就要结束了,见艄公把船弯向江边对岸码头,我们还有些不过瘾。
“我昨晚上看见有些船继续向下游划去,我们就结束了?”妮子不满地问道。
“那是夜班游船,我们是白天游船。”龙阿妹回道。
不一会船靠岸,大家纷纷下船后,还不舍得离开,在码头上以沱江及对岸风光为背景拍照,留下了美丽的身影。
“你们看,那就是万名塔,是江西人建造的。”龙妹手指着下船码头下游不远处的一个白色塔楼。众人顺手望去,万名塔为白色六角八层塔,塔面饰以彩绘、雕塑,开有窗户。
“江西人很勤快,会做生意,不少人在凤凰城发家致富,引起了当地土著凤凰人的注意。”龙阿妹介绍说,经常会听到长辈们提起在此做生意的江西人,用大米、布匹、盐巴等与当地人做交易,换取楠木和朱砂、水晶矿石等,拿到别处去倒卖,挣了不少钱。后来江西人越来越多,还在城外建了一个江西商人会馆叫万寿宫,经济实力如日照中天。当地土著凤凰人这才大梦初醒,发现江西人的“算盘子”居然胜过了凤凰人的“枪杆子”。为防止江西人把凤凰人的“财喜”掳走,当地凤凰人在万寿宫对面山腰修建了准提奄寺庙,并在前面红色墙壁上开了两个圆形大窗,像两只睁大的眼睛盯着万寿宫。为此,江西人才又在沙湾修建了这座白色的万名塔,塔的尖顶似一根粗针,在阳光照射下十分耀眼,并射向准提奄的那对大眼睛。
不过,外地人与当地人斗智斗勇的传说,在凤凰城有很多。江西人凭借勤奋和智慧,干着提篮小卖的营生,夹着尾巴做人,小心翼翼地生活,尽量不与土著凤凰人冲突,终于在凤凰城站稳了脚跟,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从此,江西人走进了古城内置办房产,开办商铺,与当地凤凰人和谐相处。如今的万寿宫、准提奄和万名塔,不仅在凤凰城里巍然屹立,而且它们的建筑风格令人赞叹,成了凤凰县城的旅游景观和文化遗迹。并且,客居凤凰城的江西人已成为地道的凤凰人,枪杆子与算盘子的融合形成了凤凰古城独特的文化底蕴。
我们来到万寿宫观赏,见其位置较高,面朝沱江,是一群建筑。门楼是两层建筑,朝里面主楼敞开,我们进去时正赶上在此门楼二楼进行少数民族舞蹈表演;主建筑也是两层楼,参观时临时成了意大利油画展。其右侧有一典型的三层楼阁,一楼门头上书着“览胜舒怀”,两边门联为“好生意四季红火,大财源八方兴旺”,正对着会馆中心空地。
离开万寿宫,我们沿着古城沱江岸边石板老街行走,很快来到古城墙上栈道,见街道和城墙上铺的石板和石块均为红色砂石。龙阿妹说这些红砂石里面含有少量朱砂晶体,阳光一照闪闪发光。不久就到了东门城楼,发现东门城楼是两层木质楼阁,坐落在东门城墙上,看上去有些古旧。站在城楼二楼窗口前,依然有观赏沱江和吊脚楼的视角,向东边远处望去,还能看到一排徽派式样建筑群。
沿着石板老街再向前走,就到了杨家祠堂。据说是杨六郎的后代杨业八世孙杨胜龙三兄弟曾率兵征讨凤凰苗人何车起义,后又镇守凤凰边塞,故其后裔遂居凤凰城。站在城墙石板路上,观看杨家祠堂白墙黑瓦,两层楼高的门头上有三个字——凤凰居。其大门还是蛮大气的,门两边对联写有:“四知延世德,万里响威名”。我进去后发现门厅很深,厢房式的房间在两侧,房内墙上陈列出杨氏家族起源、祖谱和家训。最深处是祠堂供室,我作为杨家后裔,来到此处自然要虔诚拜祖,愿列祖列宗护佑我们杨家后代平安健康。
从杨氏祠堂出来,继续沿石板老街行走,路过许多有苗族持色的商铺,如“苗象绝味” “苗家酒家”和“凤凰伴手礼”等,有吃的喝的和用的,打出的广告词也浪漫风趣:“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你”。经过一条宽敞的街道时,见街头空地上有一牌坊,上面有朱镕基题写的“凤凰城”三个字,这也成了游客观赏照相的景点,古城博物馆就在这东街头一偶。我们一群游学新梦人在此牌坊前来了一个标志性的集体合影。
照完集体合影,我们走进古城博物馆游览,发现这里“三馆合一”,是雷雨田私人创立的“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和雷雨田艺术馆”“一院三馆”。此博物馆是雷雨田偕夫人丁燕萍停薪返乡,倾其所有积蓄在此购得原百货公司出让地房屋所有权,个人独资创建凤凰古城第一个私立博物馆,实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目的,夙愿赋予信念,艺术赋予生命。
古城“一院三馆”,庭院深深、错落有致,一年四季鸟语花香,聚天地之灵气,展湘西古建筑之灵魂。一楼、二楼是古城博物馆和陈宝箴世家物品、遗迹展示,三楼为雷雨田艺术馆和会客厅。馆中藏有三件镇馆之宝——同治帝亲赐的圣旨碑、光绪帝亲赐陈宝箴的狼皮坐褥和雷雨田设计的博物馆古建筑手稿。据说这里地理位置为东街最高处,在中国传统风水学上,此地有“紫气东来,宁静而致远;青龙抬头,风水不外露”之寓意。
巧合的是,雷雨田夫妇在修缮大宅院百年老屋的过程中,发现大院西侧墙角有清末凤凰厅道台、湖南巡抚陈宝箴家族石碑和暗道等物件,遂萌发设立“陈宝箴世家”的想法,将陈家流失的百年历史公诸于世,弥补了陈宝箴家族与凤凰古城深厚渊源的这段珍贵史实空白。
接着,我们很快来到沈从文故居,大家边参观边听龙妹介绍。我仔细观赏一圈后发现,此故居系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占地较大、房屋较多,听龙妹讲占地600平方米,分前后两栋共有房屋10间,在当时也算是大户人家。有此家底,沈从文在家乡读到了小学毕业。16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于湘川黔地区;20岁时又脱下军装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近两年;22岁时,沈从文开始发表作品,在当时有一定影响的《晨报》《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他后来去了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筹办《红黑》杂志。
平教授在大学期间,就读过沈从文的作品,对著名作家、散文家沈从文十分欣赏。当讲解员龙妹说到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故事时,平教授感慨万千,昔时有关沈、张情书的记忆被唤醒,接着龙妹话题说道:“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了两年多的情书,张兆和并未被打动,但他一直未放弃,情书依然一封接一封。”
“后来在沈从文的一封信中,说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才打动了张兆和,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平教授继续说道。
两人结婚后,沈从文后来又暗恋上了女作家高青子。也难怪沈从文写的《看虹录》如此晦涩难懂,他在这部小说中叙述的就是,一个男性作家在深夜去探访情人的故事。
但是,让沈从文出名的却是另一部写满爱情曲折故事的小说《边城》。在这部小说里,兄弟俩都爱上了女主人公翠翠,为公平解决问题,兄弟俩没有按当地风俗决斗来定胜负,而是采取浪漫的唱山歌方式表达感情来决胜负。现如今凤凰人以自己家乡的名人名作来发展当地的文化旅游事业,把小说《边城》拍成了影视作品和改编成了森林实景演出,这着实助推了边城凤凰县的旅游发展,让凤凰城名噪一时。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和《从文自传》等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也被业内人士称为“乡土文化之父”,曾两次被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提名。
离开沈从文故居,我们径直去了熊希龄故居,经过西门广场时,见广场中间花坛上设立了凤凰雕塑,大家又免不了在雕塑前驻足观赏、照相。
“涛哥,给我照一张像凤一样飞翔的照片!”妮子嚷着要涛哥给她同凤凰雕塑合影,以彰显她作为李氏皇室宗亲后裔的气质。涛哥无语,只好热情地给妮子及女士们一一拍照。
讲解员龙妺看时间快到中午,又敦促大家向最后一个景点熊希龄故居走去。显然,这时大家有些疲劳,慢悠悠地沿着石板小路,边走边歇,前前后后来到熊希龄故居参观。
熊希龄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的一个小巷子里,是典型的苗族古代木瓦结构建筑格式,极富苗族情调。但房屋比较矮小,有些老式破旧。故居四方形布局,中间有一天井与宽坪,进宅门左侧是一个不大的会客室,天井东侧为专门的柴房,内有石磨、石碓等家用设施,充分显示了主人当时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熊希龄小时候最喜欢到这间柴房玩耍,学习推磨和冲碓的技艺,从小就培养出了一种悉心体察民间疾苦、关心贫民的高尚情怀。过天井便是正室,木门两边有一幅笔力雄健的对联:“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贴切地表达了熊希龄从参加百日维新到出任国务总理,再到退出政界从事慈善和教育事业的忧国为民的伟大抱负和人生历程。
返回的路上经过了古城的北门城楼“壁辉门”,这是凤凰古城的代表和见证。凤凰古城从古至今,由土城到砖城再到石城,历经了多少风霜雨雪,不仅成为大湘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诞生了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不愧为文化深厚、人才辈出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青山绿水环抱的这座风情小城,山水秀丽、人文荟萃,入选中国最美县城当之无愧。
午饭后,我们再度来到沱江边,仔细体味沱江古跳岩,这是古城人气最旺的风景之一。其实这是一座古道桥梁,最早建于唐代,是乾州进入当时五寨司城唯一的通道。跳岩最初由四十多个红色岩墩子组成,但每年涨洪水时总有岩石墩被冲倒或冲走,经常复修增添。民国时期,凤凰县长李宗祺让人在跳岩上架以木板,方便行走。新中国成立后,又重新补缺换新,将石墩加大,且两个墩子连在一起,变成15个岩墩,岩墩之间铺上厚厚的木板,用铁链固定在河底岩石上。几度风霜雨雪,几度沧海桑田,跳岩依然坚实牢固,不仅成为两岸百姓来往的要道,而且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后来在跳岩的上游不远处还建了一座叫“云桥”的楼桥,两岸交通就更加便捷了。
入夜,沱江两岸华灯闪烁,这座充满魅力的古城,再度显现她的人文、浪漫和风情,音乐伴着歌声四处悠扬飘荡。游友们经不住这古城夜景的诱惑,在品尝了血耙鸭子、苗家米豆腐等当地美食后,三三两两沿着沱江两岸石板古街游荡,欣赏各色各样的商铺和酒吧,并被一些很有创意或现代时尚的店名如“8090de故事”“你不来我不走”等所迷惑和吸引,甚至驻足揣摩其浪漫含义。
在经过一家手鼓商铺门前,妮子被店主帅哥敲打的悦耳动听的节奏所感染,也学打着手鼓取乐,还让涛哥把她打手鼓的风情卓姿拍下来以作留念。谁曾想,随着咔嚓一声,涛哥照下一张“盲人打鼓”永恒瞬间的“千古绝唱”。被凤凰古城的浪漫风情熏陶了近两天的游友们,在群里看到这张千古绝唱的表演,着实兴奋了一夜,甚至有人一夜无眠……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