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鞭炮声无疑是这幅画卷中最浓烈、最具活力的一抹色彩。
每当年关将近,空气中便开始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期待。那是对鞭炮的期待,对新年的渴望。从集市上小心翼翼地捧回一挂鞭炮,就如同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红红的鞭炮纸包裹着一个个小小的炮仗,那里面藏着无限的欢乐和惊喜。
过去的新年,那是一场盛大而又温馨的狂欢。进入腊月,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大人们忙着打扫屋子,准备各种年货。蒸馒头的热气弥漫着整个厨房,那白白胖胖的馒头,蒸出了新年的富足。炸丸子、做年糕,每一种食物都充满了新年的味道。而我们这些孩子,就在这忙碌的氛围中,满心期待着新年的鞭炮声。
记忆中的春节,鞭炮声总是最早打破清晨的宁静。天还未亮透,几声零星的鞭炮声就像起床的号角,唤醒了沉睡的村庄。孩子们闻声而起,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新鞋在地上踏出欢快的节奏。而那挂鞭炮,早已被视作开启新年欢乐大门的钥匙。
放鞭炮是一门充满乐趣的“艺术”。胆大的孩子会手持点燃的香,小心翼翼地靠近鞭炮的引线,然后迅速跑开,眼睛却紧紧盯着那即将绽放的小物件。“噼里啪啦”的声响瞬间炸响,伴随着一阵硝烟的味道,那是独属于新年的气息。胆小的孩子则躲在墙角或者大人的身后,捂着耳朵,却又忍不住从指缝间偷看,脸上满是既害怕又兴奋的神情。
除了成挂的鞭炮,还有那些零散的小炮仗。把炮仗插在泥土里,点燃后看着泥土被炸出一个小坑,就像是制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战场”;或者把炮仗丢进水洼里,溅起的水花和着鞭炮声,别有一番趣味。有时候,还会把炮仗偷偷放在伙伴的脚边,吓唬一下对方,然后在对方的嗔怪和追打中大笑不止。
新年里,还有那热热闹闹的拜年场景。跟着大人走街串巷,每到一家,都会听到热情的招呼声。长辈们会笑着递上红包,那是新年的祝福和期许。屋子里弥漫着瓜子、糖果的香甜味道,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计划。而鞭炮声,就像背景音乐一样,时不时地在村子里响起,为这新年的氛围增添了更多的喜庆。
鞭炮声也贯穿了童年的其他节日和特殊时刻。婚丧嫁娶、乔迁之喜,鞭炮声总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那时候,鞭炮声就像是一种语言,诉说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传递着生活中的大事小情。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城市里的鞭炮声渐渐稀疏。那些在鞭炮声中度过的童年时光,却愈发在记忆中清晰起来。每一声鞭炮响,都能唤起童年的欢声笑语、纯真无邪的脸庞和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是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如今已成为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在这寂静的现代生活里,偶尔回忆起那鞭炮声中的童年,就仿佛能穿越时光的隧道,重新回到那个充满欢乐与惊喜的世界。
【编辑: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