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胡家村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摇狮的诞生地。胡义民多次邀我们去看一看,今天,终于前行。
沿着316国道往浒湾方向,刚到金溪西高速入口不远处就来到胡家村。村子静卧于一片低丘之上,地势西高东低,仿佛大地微微倾斜的身姿。西南方向是连绵起伏的丘岗,像是大地隆起的脊梁,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东北方向则是广袤无垠的农田,那是大地展开的温柔怀抱,孕育着生命的希望。
胡义民说,本村胡氏家族是从双塘柏林胡家迁徙而来。起初在枫山埠东南三公里的一个小山包下栖息,宛如寻找栖息之所的飞鸟,在陌生的土地上暂居。而后,家族逐渐发展壮大,历经岁月的洗礼与沉淀,发展成如今规模宏大的城上胡家村。从迁徙至此至今,已有二十七代人的传承,这漫长的岁月里,家族的每一个足迹都深深地刻在这片土地之上,见证了胡氏家族的兴衰与变迁。
在胡义民的引领下,我们缓缓走进这座古老的村落。然而,映入眼帘的老房子却并未如我们想象中一般坐落于村庄的中心或地势稍高的地方,而是建在东部相对较低的农田水塘边。这近水而居的选址,或许曾给先辈们带来过无尽的便利与宁静。那些规整的老屋,爬满青藤的砖墙,仿佛是岁月的画布,在砖石的纹理间描绘出往昔的生活图景。
老宅里大多已经空荡无人,曾经的热闹与喧嚣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往。那些废弃的砖房,磨得发亮的青石巷道,以及被野草肆意侵占的小径,无一不散发着荒凉落寞的气息。仿佛每块石头、每片砖瓦都在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沧桑。而有些看似完好的老屋,实则内部已经房倒屋塌,那摇摇欲坠的框架,破碎的门窗,仿佛在无声地叹息。但即便如此,一些残存的老屋高墙、门券头却依然不失旧日的威严。它们坚守着这片土地,像是一位位睿智的老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守护着家族的荣耀。
突然,一座门楣上保存着一块历经岁月洗礼的“派衍麟溪”石匾的门券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始建于道光二年(1822年)仲夏月的门券,仿佛是一部时光的史书,静静地向我们讲述着一段家族繁衍的历史。那斑驳的石匾上,“派衍麟溪”四个字虽历经岁月的侵蚀,却依然清晰可见,仿佛是历史的回声,在空气中回荡。站在这座门券前,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我想起宋代方樗的《题义门》:“大义久不作,颓纲孰能扶。有回万钧力,足起千载愚。沄沄麟溪上,奕奕君子居。同堂爨不析,已及九世馀。动必敦孝悌,昭焉遵训谟。有田可以稼,有畦可以蔬。有琴亦有筑,有诗亦有书。雍雍悦子姓,肃肃严妇姑。祀飨必诚悫,冠婚礼无踰。济邻屡发廪,致客恒軿车。一翁垂九十,群从纷前趋。支持屹柱石,淬砺精璠玙。清朝特旌义,大字标门闾。丰碑妙纪实,赋咏皆鸿儒。老我愧同里,时陪文字娱。白发映沼沚,清风满襟裾。高歌一举酒,歌罢仍长吁。末俗见淳朴,岿然真世模”。这是“义门郑”的清晰写照,从这块石匾可以推测,这座老房子里曾经居住的应该是郑姓人家。一问胡义民,果真如此,这一片确实是郑氏家族的居住地。
说起郑氏家族,那可是有着辉煌的历史。当年,宋代郑氏家族被称为“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九代人同居共食,鼎盛之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那是一个家族团结的象征,一种家族力量的展现。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亲赐“江南第一家”。从胡家郑氏的一块石碑上我们读到了郑氏家族传承!
来到村东头的田畴边,一处保存完好的院落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胡义民告诉我们,这里便是胡氏祠堂,它是胡家村的精神象征。祠堂的拱门石刻匾额上,“居仁里”三字苍劲有力,承载着家族的德念与期许,而祠堂牌坊们顶上那大大的“儒宗”二字则散发着往昔重视学识的荣耀光芒。“儒宗”二字的匾额,更是见证了胡家村对读书风气的重视,胡义民向我们介绍说,古时候,他们胡氏家族非常重视诗书传家,村子里读书风气浓厚,曾经有一次,胡家村中二十八个读书人同赴科考,成绩斐然传遍乡野。为了更好地鼓励胡氏后辈,传承读书家风,胡氏家族在祠堂前立起“儒宗”牌坊,这一块牌坊,见证了胡氏家族的愿望,家风的传承。
进入胡氏祠堂,祠堂经过了全面整修,焕然一新却又保留着庄重的韵味。堂上的那一对青黄两只狮子,便是被誉为“华夏一绝”的金溪手摇狮。金溪手摇狮,这不仅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城上村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胡义民向我们讲起了手摇狮的故事。手摇狮是胡氏村民们在练武强身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在很久以前,村民们通过练习武术来锻炼身体、强身健体,而后,他们在武术的基础上融入了狮子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这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这手摇狮通过两狮格斗、中间一位举灯长者劝和等一系列精彩动作,展现了一个完整而富有深意的故事。从起初两狮凶猛相斗,到中间的戏剧性冲突,再到最后的和好如初,每一步都展现出手摇狮表演的魅力。
表演的过程中,舞球者要翻腾跌扑,展现出高超的身手和灵活的身姿。舞狮者则需要用各种步伐和动作来表现狮子的神态和动作,蹲步、跳步、跪步、弓箭步,每一步都准确地刻画着狮子的形态。而那摇、撒、滚、落等动作,使得小狮仿佛活了过来,生动地展示着 “舐毛”“搔痒”“扑球”“叼球” 等可爱模样。狮子显得雍容却又威猛,跳跃的姿态生动和有力。整场表演,情节流畅,动作炫技,无论是狮子之间的斗技,还是舞球者的身法,都体现出这个民间艺术的精妙和独特。
手摇狮的制作也是极为精巧的,五光十色的狮身,色彩鲜艳,让人眼前一亮。手摇狮的表演,也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承载着深深的文化内涵。在面孔奇特、神态各异的狮头之下,藏着深入人心的哲理。两狮之间的斗争和最后的和解,寓意着和平、团结的精神。举灯长者劝和的形象,象征着智者的智慧和公正。他们以这种形式,让观众在欣赏和娱乐中,接受了良好的精神教育。这样的文化传承,早已深入到每个村民的生活中,成为了他们日常的一部分。而那能屈能伸的灵巧结构,更是让人感叹工匠的巧夺天工。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承载着胡氏家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也是村民对美好精神向往的寄托。
穿过祠堂前的拱门,一条长长的街巷展现在眼前。这条街巷由条石铺成,岁月的侵蚀让条石变得斑驳陆离。巷道两侧,杂草丛生,那肆意生长的野草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废弃之地的重新占领。几方水塘出现在街巷不远处,水塘的水已经几近淤塞,曾经那清澈的水面如今变得浑浊不堪。水塘边的老屋,虽然有些看似完好,但早已人去屋空,那倒塌的墙壁、破碎的屋顶,诉说着曾经的热闹与如今的凄凉。但是,走在城上胡家村的古朴小巷,你仍能会感到一种迷人的韵味。
可喜的是,在振兴乡村的时代背景下,城上胡家村正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更多的关注。村民们在着力于手摇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同时,以自己独特的自信,已带着手摇狮走出乡野,走到中央电视台,走向世界,成为“华夏一绝”。
走在胡家村,荒草没幽径,却掩盖不了村子的语言。在低语的时光中,城上胡家手摇狮依旧以一种昂扬的姿态走来。在中华大地上,有无数的如城上胡家手摇狮一般的非物质文化传承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精神。中华民族在这一方方独特的传承中不屈地屹立!
乡村振兴,是文化的振兴,是传承的振兴。传承是血脉,文化是精神,行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要静静地听一听时光的低语。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