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万,我从没看过这么多钱。”明清看着桌子上一捆一捆的崭新百元大钞,流露出深深的感慨。他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这是嫁女还是卖女?这么高的彩礼是否让男方陷入了债务危机,我该为女儿陪多少嫁妆合适呢?然而,明清的老婆可不这么认为,村里人的女儿都是这样,凭啥我女儿就不可以收28万的彩礼。
在婚姻文化的背景下,彩礼这一传统习俗成了男女双方家庭绕不开的话题。然而,近年来的农村天价彩礼事件多次引发舆论关注,因高额彩礼产生的矛盾和事件日益增多。以江西为例,彩礼平均金额为20万元,部分地区为30万元以上,相比我国大多数省市普遍偏高。刚参加工作的儿子与我讨论过江西的彩礼问题,并引述了著名“三农”学者温铁军教授的观点。温教授在深入探讨农村结婚商品化、生育率下降和离婚率上升等问题后,从高昂的结婚成本到房地产过剩危机,再到激进城市化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冲击,为我们揭示了农村成本被推高的多重因素。同时,文章也展现了乡建青年如何在城市化大潮冲击下不忘初心、守正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该父亲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西人,听完儿子引用的观点后,从“地缘文化、思想观念、经济需求”三个方面来分析江西彩礼高的原因。
自古以来,耕读传家的江西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地缘文化的陋习,一直保留着以宗族文化为核心的传统礼仪。强调以血缘关系的宗族文化,往往以纲常礼教为准绳,强化贞女烈妇风尚,鼓励节烈行为,有些家族在族谱中明确地为贞女烈妇立位,作为对她们的褒奖。在经济上对孤儿寡妇予以救济,使她们“生有月粮,寒有冬衣,死有棺衾,葬有义冢”。女性们围绕着这一标准要求自己:未婚女子要保持处女身,一旦嫁人就要遵循嫁鸡随鸡的生活观。例如,以单一姓氏的祠堂文化为例,他们在传承宗族文化的基础上,延续着力争社会地位和面子的固有思想,认为越有钱的家庭越有面子。为保全面子,他们不仅攀比还讲究门当户对,对女子的三观加以仔细评判。认为只有接受过良好家庭教育和八字吻合的女子,才能配得上高额的彩礼,也会对下一代的基因有所改良和教育有所帮助。因此,他们传宗接代的观念依然强烈,希望通过彩礼变成父代财产的转移支付。虽然婚后彩礼会作为压箱钱随女方嫁妆一起返回男方家庭,但隐性的彩礼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例如,给女方亲属的“打送钱”,会花销2万元。给女方的“改口费”,会花销2万元。给女方父母养育的孝敬补偿金“奶浆钱”,会花销5万元。给媒人牵线搭桥的“谢媒礼”,每个媒人会花销5千元。用于购买金银首饰的“五金钱”和年节礼的钱财,会花销10万元。整体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既要坚守传统文化,又不好撕破脸造成的,也就是人们所说“死要面子活受罪”。最终的结果是既然女方明码标价,男方只能从三观、家庭教育、长相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需求。
尽管江西已逐渐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但传宗接代生儿子被视为宗族延续的关键所在。更离谱的是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养儿防老的观念影响,哪怕砸锅卖铁都要让儿子娶上媳妇。一旦借钱娶上媳妇,自然要想办法延续香火,或则扛灵幡的人都没有(传统丧葬仪式中的一种角色)。这一老旧的观念,使许多家庭在生育时,如果第一个是儿子,也许就不会继续生;如果第一胎是女儿,则将生育到儿子为止。这一固有的观念不但使外地媳妇难以接受,还让家中的女儿无法忍受。为摆脱没有生儿子的歧视,一些本地女子选择远嫁他乡,从而加剧了男女比例不平衡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并镇并校现象愈演愈烈,江西女子外流现象愈加严重,使得当地婚姻市场愈发捉襟见肘。其实农村婚姻成本暴涨与目前社会经济的整体环境密切相关,特别与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和激进城市化的推进有关。例如,将教育和医疗资源向城市集中,以刺激房地产消费,使得任何市场都遵循供需平衡的原则,婚恋市场也不例外。由于男多女少现象的加剧,女性在婚恋市场上变得更为抢手,这为女方提出高彩礼增加了底气。这种状况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对贫穷的恐惧所导致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随之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彩礼通常被认为是对新娘家庭的补偿或感谢。对于家庭只有一个儿子的可以勉强承受,如果两个儿子,那么父母的负担就过于沉重。对于有女儿的家庭来说,他们希望在嫁女儿时能够赚回一些,以支付未来儿子可能所需的高额彩礼。对于那些家中仅有儿子、没有女儿的家庭,面临的压力则更为沉重。若不考虑房子、车子、婚宴等其它开支,仅彩礼一项就可能需要准备80万元。曾经有银行推出的“彩礼贷”产品确实回应了当地群众的迫切需求。为了与时俱进,彩礼也在随着人民币的颜色而改变说法,其中就有“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和若干50元)”的说法,算下来超过15万元;“一动(指小轿车一辆)”“不动(指在城区有一套房)”。如此高昂的彩礼,年轻人无疑支付不起。于是就催生了二婚市场,其彩礼相对较低,约为10万元。因此婚后因经济压力引发的家庭矛盾频发,进而影响夫妻感情。假设某一天,当这对夫妻发生争执时,男方不经意地说:“你是我花28万买来的。”女方听后会感到伤心,但基于事实,又能如何。
综上所述,江西彩礼居高不下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诸多方面。众所周知,现在结婚要负担的经济成本是十分惨重的,而这种现象在广大农村表现尤为明显,与婚姻有关的成本高得惊人。当前的婚姻关系已经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生育率下降,现在又要把上学的孩子和老人赶进城里,这在客观上人为造成农村空心化。在精神文明的视野下,农村不应该被金钱关系渗透,应该把它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联,从制度设置和经济的源头来减少此类事件愈演愈烈。为破除高价彩礼,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措施,而且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例如,倡导文明婚嫁新风,简化婚礼形式;制定村规民约,加强法律法规的宣导;发挥榜样作用,完善彩礼纠纷处理机制,并把它与养老挂钩。
放眼未来,江西的彩礼是否会越来越高?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以及人们接受的教育越来越多,彩礼在金额和形式都会有不断调整和改变。终有一天,江西彩礼将不再成为大家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谈资,也不再让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因彩礼不欢而散。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