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双塘镇湖山村觉得它是孤独寂寞的,但在村子里行走的时候,我渐渐觉得它不是孤独,更不是寂寞。它是厚重中的质朴,质朴中的坚守。
走进湖山村,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巍峨的“延陵世第”门楼。它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村子的入口处。这座门楼的设计独具匠心,建筑结构精巧,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门楼上方的匾额“延陵世第”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虽然历经风雨的洗礼,却依然透着一股古老而庄重的气息。走过这门楼,就像是从现代踏入了历史的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古老而充满诗意的年代。
门楼之后,村道开始分叉,就像一条河流分出了支流。左侧静静地矗立着庄严肃穆的吴氏宗祠。它是一座家族的神圣殿堂,在岁月的变迁中静静地坚守着家族的记忆与传承。宗祠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它的结构高大而宽敞,内部的梁柱粗大而坚实,仿佛在诉说着家族往昔的辉煌。走进宗祠,能感受到其浓厚的家族文化氛围。 仿佛能听到一代代吴氏家人朗朗齐诵:“敬老、尚贤、重贵、慈幼、睦族、重归省、定继嗣、慎婚姻、防杂处、重续谱、承体统、重谱牒、承堂构”家规,这每一条家规都像是一颗坚实的基石,构建起了吴氏家族庞大而有序的社会关系体系。
而右侧则是一幢幢古朴的民居。这些民居虽然没有宗祠那般宏伟壮观,但它们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青瓦白墙,木质的门窗,斑驳的墙壁,都透着一种古朴的气息。这些民居是湖山村普通百姓生活的见证,每一扇门窗背后都有着平凡而真实的故事。村民们曾经在这里劳作、休息、团聚,这里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那老旧的屋檐下,也许曾经挂过晾晒的红辣椒或者萝卜;那小小的天井里,也许曾经洒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
宗祠面北背南,这种独特的朝向或许有着古老的讲究。它的西侧是一口方正的大池塘。池塘的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池塘边生长着垂柳,柳树枝条随风摇曳,仿佛是池塘的绿色面纱。这口池塘为这个古村落增添了一抹静谧与和谐。在炎热的夏天,这里或许是村民们纳凉的好去处。妇女们在池塘边浣洗衣物,棒槌敲击衣物的声音和着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孩子们在池塘边嬉戏玩耍,溅起串串水花;老人们则坐在池塘边的石板上,悠闲地摇着蒲扇,谈论着村里的家长里短。池塘就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民居和宗祠,形成了一种虚实相生的画面。
进到一座高耸屹立嵌有“科第里”石匾的门楼。这块石匾仿佛是湖山村荣耀的招牌,铭刻着家族曾经的辉煌。它见证了湖山村子弟在科举道路上的拼搏与成就。在过去,科举是无数文人子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湖山村能够有族人在科举中崭露头角,足见这个村子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门楼后的“狮峰聚秀”民居,宛如一位优雅的老者,尽管大门紧闭,但门上“唐民居”的标识却透露着其不凡的历史。它静静地站在那里,像是穿越时空而来的使者,诉说着其独特魅力和那个古老时代的文化风情。
旁边的“恕堂公祠”则静静伫立,宛如一本打开的历史书。公祠经过修葺,整个建筑充满了艺术气息,梁上的木雕精雕细琢,每一刀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那木雕上的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栩栩如生。“恕堂公祠”院子里的宁静氛围,让人忍不住想要走进它,去探寻公祠背后更多不为人知的家族往事。
院内还有一栋“秀挹江南”的民居与两栋大型连排的“吴民居”相映成趣。“秀挹江南”这四个字让人联想到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或许是这座民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水乡的元素,或者是主人对江南山水的喜爱而取的这个名字。两栋大型连排的“吴民居”,整齐而有序,它们的建筑风格相似,显示出当年湖山村规划建设的严谨性。这些建筑在绿树成荫的环境下,共同勾勒出一幅古村的宁静画卷。那错落有致的屋顶,就像水面上泛起的波光;那墙壁上岁月斑驳的痕迹,就像岁月的皱纹,记录着湖山村的沧桑变化。
“科第里”门楼之前,有一口古井静立。这口古井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静静地看着湖山村的变迁。这口古井在湖山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曾经是村民们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清晨,井边充满了打水的忙碌身影,木桶放入井中,清脆的打水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傍晚,井边又成为妇女们聊天的好地方,她们一边洗着菜瓜,一边分享着村里的趣闻轶事。
此刻,天空中的云朵形态各异,随风轻舞,仿佛被风儿玩弄于股掌之间,不断变换着迷人的姿态。那云朵一会儿像骏马奔腾,鬃毛飞扬;一会儿像黄牛漫步,悠闲自在;一会儿又像花朵盛开,娇艳欲滴。蓝天成为云朵的巨大画布,风则成为画家手中的画笔,演绎着一场天空中的艺术盛宴。这一幅天空中的画卷与地上的古村相互映衬,让湖山村充满了梦幻般的诗意。
湖山村中的自然风景极好。这里的空气清新得如同被过滤了一般,每一口呼吸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树木的清香和花朵的甜香。竹木茂盛,竹子挺拔修长,翠竹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自然的乐章。树林里,各种鸟儿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美妙的交响乐。这里的生态环境和谐而美好,是大自然赋予湖山村的一份珍贵礼物。
一些现代建筑在湖山村也别具一格,虽然这里保留着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文化,但现代建筑也融入其中。这些现代建筑都有着湖山村独特的风格元素,它们既有着现代建筑的功能与便利,又不失湖山村的古朴韵味。它们与传统建筑和谐共处,形成了一派独特的农村景象。
走在湖山村的村道上,脚下的石板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这些石板路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每一块石板的承载着往昔的记忆。曾经的商旅带着湖山村的特产走向远方,曾经的孩子在这石板路上嬉戏玩耍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曾经的送别与相逢也发生在这石板路上。岁月的车轮从这里滚过,却带不走湖山村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据《吴氏家谱》记载,宋时始祖五八公,名仲明,从桥坑迁居港背湖山下,开启了湖山村吴氏家族的繁衍篇章。如同一粒顽强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历经七代的繁衍传承,传至九一公,也就是富有公。而到了明正德年间,吴家又开启了新的迁徙之旅,迁居狮峰,这便是如今湖山村的所在。吴家,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
吴氏自古重视教育,这一点在村子的布局与建设中得以体现。义学的存在,是吴家对教育重视的直观彰显。在那个交通不便、资源有限的年代,吴家先辈懂得知识的力量,以家族之力修建义学,让族中的子弟不论贫富贵贱都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崇敬,更是对家族长远发展的深远考量。因为他们深知,只有知识才能开启智慧之门,才能让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流长,并且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吴家祖上还善于经商,在那个商业尚不发达的年代,吴家的商人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在商业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他们的经商之道,或许不仅仅局限于利益的追逐,还有着家族文化对他们品德的塑造。在经商的过程中,他们秉持着诚信、公平、互助等原则,赢得了他人的尊重。而那舞双龙的民俗,更是湖山村独特的文化景观。每到特殊的节日,双龙舞动,龙身翻腾,龙鳞闪动,锣鼓喧天。村民们齐心协力,舞动着象征祥瑞的双龙,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对风调雨顺、家族兴旺的祈愿。双龙在湖山村的上空舞动,仿佛带着湖山村的历史与希望,飞向那无尽的天空。
湖山村既有古老的家族文化底蕴,又有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既有传统建筑的典雅韵味,又有现代建筑的活力创新。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湖山村就像一个宁静的港湾,让人心灵得到慰藉,让人感受到岁月沉淀下来的美好与力量。
湖山村的文化传承不仅仅局限于家族内部,它也与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交流与融合。在古代,商人们带着湖山村的文化特色走向周边,同时也带回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元素。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湖山村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湖山村的存在,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岁月的更替,家族的兴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今天,湖山村正张开它温暖的怀抱,迎接每一个人的到来。
【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