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潢汰渡、洛城开车前往安吉彭家。洛城为南朝梁代南城人周迪在此屯兵据守所筑八城之一,清代临川人黄石鳞口占绝句:“传说周军筑洛城,到今血食拥铙钲。梁皇九庙牺牲废,不及他年盗贼情。”黄汰渡滨临抚河北岸,数百年前临川青泥黄氏迁此时设有大渡,以撑船为业,故名黄大渡,后谐音雅名为潢汰渡。黄汰渡一带曾经属于临川县管辖范围,如今则以抚河为界,抚河北岸黄汰渡一带划归金溪县管辖。 如今,站在渡口边,望着静静流淌的抚河,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经过一段路程,我终于抵达了安吉彭家村。这个位于琅琚镇的古村落,是彭氏血缘村落。《金溪地名志》载:“彭家,处琅琚西北4公里的琅琚河南畔上。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彭文兴、彭武兴从福建禾坪迁居至此。”
刚进入彭家村,就看到一座古朴的门楼,门楼上刻着“彭家村”三个大字。村庄四周依然保存着古代修筑的围墙遗址,旧时设有东门、南门、北门三处关门,宛如一座古老的城堡。这种独特的布局,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的智慧,也反映了彭氏家族对家园的守护之情。如今站在这里,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古朴的气息。站在村口,望着眼前的一望无垠的田地和若隐若现的远山,心中不禁生出一种宁静之感。
东门位于村庄东边,现存一新一旧两座关门。前方是一方清澈的水塘,岸边树立着四对旗杆石。这些旗杆石是彭氏家族在科举功名上的象征,古代最初规定只有考取举人以上科举功名者才能立旗杆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家族中有考取秀才的也会立旗杆石。
站在东门,我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些彭氏子弟寒窗苦读,最终金榜题名的荣耀时刻。这些旗杆石不仅是家族的荣耀,更是对后人的激励。它们见证了彭氏家族在科举道路上的辉煌,也承载着家族对未来的期望。
村庄南边的稻田边上,孤独地矗立着一座古朴而残缺的关门,匾额上有“拱南”二字,这就是南门。不远处是一排四幢并列而立的赣派民居,方位坐西朝东,前方设有院墙以及院门,院内屋前是用石板铺就的巷道,犹如一座城中城。
沿着小路漫步,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在耳边轻轻回荡。那些古老的房屋已经斑驳陆离,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依然能感受到曾经的辉煌。建筑的外观样式和内部结构统一,整体保存尚好,应是同一时期同一家族所建。靠南首两栋民居为一进一天井,靠北首两栋为两进两天井。最南边民居门匾上有“诒谋燕冀”石刻,其余三幢民居门匾均为无字匾。铜制门环造型别致,内部的木头上的红漆依然清晰可见。
站在南门边,望着这些建筑,我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坚守。这些古老的建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在这里,守护着彭家村的宁静与祥和。
彭家村的街巷格局十分独特,有一条东西纵向笔直的巷道,两端连接南北横向的巷道,形成两横一纵的“工”字型街巷格局。在中间巷道门匾上写着“中田巷”,门匾上方装饰着鳜鱼、鲤鱼、鲶鱼、绶带等造型的灰塑。鳜谐音贵,鲶谐音年,带谐音代,因此这幅装饰图案表示“年年有余”“代代有余”等美好的寓意。
走进中田巷,仿佛走进了彭家村的烟火深处。巷道两旁是古老的民居,屋檐下挂着红灯笼,门前摆放着一些生活用品。村民们在这里聊天、晒太阳,孩子们在巷子里嬉戏打闹,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在中田巷深处,保存有一处儒林第,内部房屋面阔五间,类似官厅形制。《明史·舆服志四》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儒林第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建筑规范。
在东门附近,还有一处建筑,门楣上有“洋洲毓秀”石匾。“洋洲毓秀”这四个字,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地方的美丽与神秘。我想,洋洲或许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它孕育了这片土地的灵气和秀美。而彭家村,正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彭家村,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里的宁静与祥和。我想,这里曾经一定拥有这样的生活气息: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村庄上时,村民们便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男人们下地干活,女人们在家做饭、照顾孩子。中午,村庄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简单的幸福。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老的建筑上,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家中,村庄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打破了这份宁静。夜晚,格外安静。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虫鸣和蛙声。
彭家村不仅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古村落,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家园。在我就要离开彭家村的时候,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整个村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一位村民迎面走了过来。他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快步走到我面前,热情地打招呼:“您是来看古村的吧?”我愣了一下,但不曾相识。可是,他质朴的笑容和真诚的话语又让我似曾相识。他说认识我,知道我是一中的老师,并一定要我去他家里坐一坐。
盛情难却,我跟着老彭来到了他的家。这一片都是新房子,老彭的家是一栋三层楼的新房子,周围种满了各种花草,把整个院子装点得生机勃勃。从房子的外观就能看出,老彭家的日子过得比较富裕。三层楼的建筑在村里算是比较气派的,外墙贴着白色的瓷砖,显得干净整洁。大门也很有气势,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显得庄重而典雅。
走进院子,一股热气腾腾的香味扑鼻而来。老彭的老婆正在厨房忙碌着,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我,脸上露出笑容,算是打过招呼。老彭说:“相请不如偶遇!”又转身对他的老婆说,“炒几个菜,让我们喝几杯。”我连忙推辞,因为要开车。
“那就随便吃一点东西吧。”一会儿,老彭的老婆就用托盘端出热气腾腾的几大碗冒着热气的菜。
老彭坐在一旁,招呼我吃菜,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指着院子里跑来跑去的孩子们说:“这些孩子都是我的孙子和外孙,大的已经上初中了,小的还在上幼儿园呢。”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院子里有四五个孩子正在玩耍,他们有的在追逐嬉戏,有的在玩跳绳,还有的在角落里安静地看书。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整个院子里,给这个家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
“老彭,您真是儿孙满堂啊,真让人羡慕。”我由衷地说道。老彭听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是啊,孩子们都孝顺,平时工作忙,周末都会回来看看我们老两口。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这日子过得才叫有滋味呢。”
老彭还说到村子里正在修葺的几栋老屋,他们有计划要把老房屋修葺打造,活化利用。我不禁深深地点头。后来,老彭热情地送我到村口,我心中充满了感动。我与老彭素未谋面,却受到他如此的厚待,让我感受到这一方水土的温厚民风。
车子驶离彭家村,这个充满历史韵味和生活气息的家园,让我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变化,看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我心中充满了感慨。在这里,我又一次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感受到了岁月的温柔。
【编辑:王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