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地方因岁月的沉淀而愈发醇厚,有些人物因命运的波折而令人铭记。石门乡东京村,便是这样一个地方。它位于县城西南部的抚河之滨,群山环绕,九曲潮高,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一条蜿蜒的河流从村边流过,河水清澈见底,似蓝还绿,河畔绿竹挺翠,万树成林。那青翠的竹林和巨大的香樟遮天蔽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一片清凉。
细雨轻润抚河时,我来到东京村这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这是魏斯炅的家乡。斑驳的竹影在轻轻摇曳,我踩着湿漉漉的水泥路走进东京村,忽见几片竹叶飘落在老屋的墙脚处。那些深深浅浅的巷道里,藏着一段被樟木香气浸润的往事。
魏斯炅,字阜欧,是晚清的一位举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年轻时,他东渡日本留学,考入东京中央大学攻读政法。在日本期间,他加入了同盟会,奉命赴南洋与华人华侨接触。他四处奔波,宣传反清和建立共和的主张,为辛亥革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魏斯炅被聘为江西省财政司长,后担任江西省民政厅长。然而,他因反对袁世凯篡政,被免去了职务。
光绪三十四年的春风,应当也像这般卷着竹叶叩击魏氏宗祠的窗棂。彼时十七岁的魏斯炅站在祠堂天井里,望着四角天空飘下的桃花,忽然将手中《四书章句集注》掷入井中。泛黄的书页在墨绿色的井水里翻卷,惊散了倒映的流云。这个举动令族老们惊骇不已,却不知少年心中早已种下东渡的执念——那年他刚在《时务报》上读到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东京中央大学的银杏道,铺满异乡的秋意。政法科教室里的魏斯炅常常走神,总把窗外的鸟鸣听作抚河的涛声。直到某个黄昏,同盟会的同志在茶寮里唱起"驱除鞑虏"的粤语歌谣,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的《海国图志》。宣统三年的南洋雨季,他举着油纸伞穿行槟榔屿的骑楼,雨滴在生锈的“义兴公司”铁牌上迸裂成细碎的银珠。华侨商人们听着他略带抚州口音的官话,将一箱箱银元沉入运送军火的货船底舱。
辛亥年的枪声震碎了紫禁城的琉璃瓦。当魏斯炅作为首任江西民政厅长重返故里时,抚河两岸的芦苇荡里仍泊着前清的旧官船。他特意在万寿宫旧址栽下十棵香樟,树苗的根须扎进烧焦的梁柱残骸,如同新生的民国扎根在帝国的废墟里。某日巡视至滕王阁,他对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匾额苦笑:“如今孤鹜尚在,却不知落霞染的是谁家江山?”
命运的转折往往始于某个潮湿的春夜。上海四马路的霓虹在细雨中晕染成暧昧的胭脂红,魏斯炅翻过“怡红院”的后墙时,伤口渗出的血在青砖上洇出暗色梅花。赛金花举着西洋油灯照见他苍白的脸,恍惚想起幼时在苏州见过的白瓷观音——只是这尊观音的月白长衫染了血,手里攥着的不是净瓶而是勃朗宁手枪。
养伤的阁楼里终日弥漫着阿胶与枪油混合的奇异气息。魏斯炅在昏沉中时常错觉自己躺在东京村的竹床上,直到某日听见赛金花用吴侬软语念《申报》上的讨袁檄文。她念到“共和将倾”时突然哽咽,泪珠打在泛黄的新闻纸上,晕开了“袁”字上方的油墨。魏斯炅这才注意到,梳妆台上的玻璃瓶里插着几枝干枯的桃花,花瓣边缘蜷曲如焚烧的纸钱。
1918年的婚礼惊动了整个上海滩。新旅社宴会厅的水晶吊灯将无数个赛金花投射在鎏金壁镜里,她穿着巴黎定制的婚纱,却执意要戴魏母临终前托人捎来的银锁片。李烈钧举杯时,窗外黄浦江的汽笛声忽然撕破喧闹,魏斯炅看见妻子眼中闪过他初见时的惶恐——那种秦淮歌女面对达官显贵时的惶恐,此刻竟在革命元勋的婚礼上重现。
乘船溯抚河而上的归途,赛金花第一次见识何为“九曲潮高”。帆船在湍流中起伏,她紧紧攥住丈夫的手,指甲几乎掐进他的掌纹。当炊烟缭绕的东京村终于出现在山坳时,两岸竹林里突然飞出成群的白鹭,翅尖掠过水面激起细碎的金光。魏氏族人站在码头上,看见新妇的织锦斗篷在暮色中泛着孔雀蓝的幽光,仿佛一只受伤的翠鸟敛翅停驻在宗祠的飞檐。
命运的急转比抚河的春汛更猝不及防,48岁正值壮年的魏斯炅突发风寒急病而逝。他的灵柩停在祠堂前那排他亲手栽种的香樟下时,族老们正忙着将“赵灵飞”三字从族谱上刮除。赛金花抱着亡夫的貂皮大氅走出魏宅,听见背后传来幼童诵读《魏氏家训》的声音:“妇道从一而终……”她低头看着大氅领口镶嵌的东珠,想起那夜在上海寓所,魏斯炅曾说这些珍珠像抚河月夜的水滴。
居仁里胡同的冬天,煤渣在青砖缝里冻成黑色的冰棱。赛金花在“江西魏寓”的匾额下摆了个茶水摊,粗瓷碗里浮着几片发黄的竹叶——那是她离乡时偷偷藏在妆奁里的。某个雪夜,张大千来访,见她正用蔻丹在窗玻璃上画桃花。画家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那些桃花瓣上凝着霜花,竟比真花更艳三分。”
如今的东京湾香樟树更加郁郁葱葱,在竹林掩映处,小楼别院高大清幽。远远近近的山头,油茶满目绿意盎然。
年轻情侣们欣然来到这里——“东京湾看海”“桃花岛赏花”。他们摆弄着油纸伞,后山的榨油坊里,老式木榨撞击声与百年前的捣衣声重叠。当他们举着“桃花酿”自拍时,总有些陈年的桃花顺着山溪漂来,在古老的码头回旋片刻,又默默流向蓝天深处。祠堂墙根的野竹年年新生,那些被刮去的名字,早已化作竹节里的暗痕。当人们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时,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片土地曾经见证了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编辑:张若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