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前些年人们调侃: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当年,很不以为然。因为,我一直知道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做一个有自己的思想的人一直是我的人生目标。所以,我一直努力,一直学习,深切体会到思想的力量和思维感对个人成长的关健作用。
但是,我逐渐发现事情不似我想象的如此简单。虽然我一直在了解先进思想、积累文化知识、关注发展趋势,但我总是“后知后觉”。幸好,获得的这些“知觉”都是经过我精心筛选和时光洗礼后沉淀下的“经典”,并且“哺育”了我的精神成长。我一直以为这是因为我的专业思维的影响所致。因此,我一直以专业为事业并热爱着我的专业。
后来,我不再从事以前的专业,转的相近领域。但是,我发现我的思维习惯、生活观念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依然沿袭着以往的风格,以致在新领域很难取得开创性、引领性的成果。
看来,以前的专业是我的兴趣所在,当初以其为专业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问题是我是如何形成与此专业相适应的认知风格与行为模式的。
我想起了我吃苹果的方式。小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爸妈买回来的零食、水果或年货,我总是舍不得吃。尤其舍不得吃最诱人的第一口,更舍不得每次挑最好的吃,而是先找出那个最不易存放的“隐患”,“消灭”掉,下一次吃时继续这样寻找下一个“隐患”。 吃苹果是这样,吃花生也是这样,吃红枣还是这样。
虽然现在不再经常这样吃东西,但我觉得这种方式已经深入为了大脑的“行事”机制。在对居家物品的使用、对家庭藏书的阅读顺序甚至在写作选题上,依然可以看到这种思维的影子。说到底,即舍不得使用、开发或展开最新、最好、最前沿的那个物件、事项和主题。如此下去,糟糕的后果即总是在追赶时代,但又面临着“历史遗留”需要处理,甚至拖累于对这些“故纸”的清理,总也赶不上前沿,走不到前列。
对此,可能不容易改变。但认识是改变的第一步,我也在逐步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对策。但是,同前,它还给了我们一种启示:要形成和强化一种思维认知和行为模式,不妨可以从“吃苹果”开始。当前,绝大多数家长具有采用给予孩子物质奖励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习惯,如果长期使用,它可能不只是一时的物质奖励方式,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认知、观念、态度的生成及日后的塑造,尤其是对儿童。
【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