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汇报完项目进展情况后,老张陷入了深思。
每次合作前谈得甚是愉快,一到签约的关键时刻,甲方回复不是还得再研究研究,就是再等等看。
“等等我们再深入研究一下、等等再看看上级领导的意思……,”如此种种,最终时间一长,项目几乎都泡汤了,连续三个项目谈的结果几乎都一样。
老张一度陷入了困局。
其实谈的每一个项目,老张心里都有数,比如事成之后得感谢的有几个人,每个人怎么感谢,他心如明镜。但一到关键的签约时刻,事情就被拖了下来,最后彻底黄了。
客也请了,饭也吃了,酒也喝了,问题究竟出在哪?
老张像放电影一样,把屡次谈判、请客吃饭的场景过了一遍又一遍。自己怎么说的,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话,甲方怎么接话回应的,老张几乎把酒桌上每人说的话都回忆了一遍。
经过几天的认真复盘思考,老张认为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
自己觉得永远是自己觉得,自己认为的也永远是自己认为的。自己的想法有时和别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自己表达的和想要表示的内容,别人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
经过再三思考,老张决定再约甲方吃一次饭,酒桌上再进行一次“沟通”。
第二天一上班,老张就把项目经理喊来,让他尽快约甲方吃饭。项目经理觉得这方面公司投入了很多,饭没少吃,最终事没办成。
但看到老张态度坚定,他只好照办。
周末晚上,项目经理把甲方负责人和中间牵线的介绍人都约到了酒店。
这次,老张也没绕弯子,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这家酒店是新开业的,主打几道地方特色菜,想到几位领导都是外地人,今天特意邀请一起过来尝个鲜。没别的意思,没别的意思,周末了,大家开心聚聚。”老张简单开场。
酒桌上推杯换盏,一阵寒暄。
当第一道特色菜上桌后,老张起身,先给中间牵线的李总夹菜,第一次夹完又来个第二次,边夹边说,“这次得给您多加一点,多一点嘛。”
老张说完,气氛安静了一下,但两人对视,瞬间发出爽快的笑声。
“老张您敞亮了。”
“多一点,应该的应该的。您不也经常牵线带我去吃特色菜嘛,哈哈哈……”
给李总夹完菜,老张随即把刚上桌的特色鱼转到自己面前,把鱼头夹了下来。
“这个鱼头得给王总,得给王总,这次一定要给王总一个大鱼头,一个大头。”老张说的这个王总是甲方的主要领导。
有了刚才老张和李总的对话,王总早已听明白了。所以当老张给他个大鱼头时,也就没客气。
“感谢老张,感谢老张,想得周到。”
随后的进程,酒喝的随意,话聊的更是天南海北,不着边际,项目的事只字未提。
饭后,项目经理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张今晚组的啥局,觉得酒也是喝了个寂寞。
开车送老张回家的途中,老张告诉项目经理,下周去签合同吧。
项目经理听了更是蒙圈,“能行吗?合同的事连个标点符号也没提呀。”
“都说好了,下周去吧。”
“说好了?一个未提啊。”
“商不谈钱,话是说给能听得懂的人听的,饭是请给会品的人吃的。”
说完,老张便靠着座椅,歪头睡着了。鼾声响起。
周一的下午,项目经理拿着合同,一路小跑来到老张办公室报喜,“老张,真签了,很痛快。
老张苦笑。
【编辑: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