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喜欢去赴街,最喜欢去的还是湖南汝城县的集龙。
有人问我去集龙赴街有多远?我就轻松地对他们说,从丰州街骑摩托车到江西坳,不用助力可以滑行到集龙街心,前后不到十分钟。我曾经填写过这样一首诗:赣江河水连湘水,行过丰州路渐低。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集龙,原名集龙乡,与益将乡合并后改名集益乡。集龙是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小镇,与江西崇义县丰州乡毗邻,山水人文相互焊接,相互依恋,相互守望。赴街是两地民众交流的方式,是一种民间风俗,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众最热闹的日子,集市吸引着双方民众欣然前往。
去集龙要经过江西坳也是江西门,为两省分界地,坳上原先筑有屋形凉亭一座,是崇义县的一处重要关隘。湘赣边界自宋代始设巡检,延续至2013年后撤离。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集龙中街建有江西会馆、福建会馆,有驻江西官府人,负责接待江西商人。凡是来自江西的商人均入驻会馆住宿、歇脚、喝茶、聊天、交流行当经验。
妻子喜欢去集龙赴街,缘于那里的东西齐全便宜又热闹,又或许是到陌生的集市可以带来新鲜感和好奇心,可以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拓宽视野。那里的集市上下午都是高潮,日影西斜才是尾声。人流来来往往、摩肩接踵,相当热闹。集市上的床单被罩、农资五金、鲜果蔬菜,包罗万象、形形色色。与各式各样的人摩肩接踵,偶然遇见亲戚、朋友拉拉家常,碰见乡党谝谝闲传,给嘴上过个生日,让眼里沾些风光。总之,就是要把那久处樊笼的身心放飞一下,共同分享这一天的热闹与繁荣。
六十至九十年代,丰州有个七一九矿,集龙有个二八一矿。他们的进驻给两地带来了文化和物质上的冲击,也繁荣了当地集市,农民的农产品未出家门口就能卖出去。集龙人用换来的钱去矿里的冰棒厂买根冰棍,去礼堂看场电影,去商店买块布料等等。这些都在一个叫麻岩子的地方可以实现,也就是二八一矿的所在地,毗邻集市不足一百米。麻岩子山坡上、山窝里建起了当时清一色最豪华的红砖房,被戏称为集龙的“小香港”。
二八一矿勘探点设在丰州的高昔、界坑、牛尾岭、山塘子,有若干辆敞篷交通车每天往返这些矿点接送工人上下班。早晚二趟,极大地方便了当地人去集龙赴街,只要你买票便能无忧上车。
那年我十三岁,村里一朋友带我去集龙赴街,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去集龙,心跳得比颠簸的敞篷车还厉害。
进入集龙老街,街道宽不足三米,两边飞檐翘角式店铺林立。鹅卵石铺设的街道油光锃亮,这应该就是"踩石街”一说踩磨出来的油光吧,一看就知道年代久远。赴街的人潮拥挤,那时没有打工外出一说,家家户户人口充足的待在家里,赴街日难得放纵一下,都倾巢出动了。
来到二八一矿麻沿子商店,这里有五金布匹、书店、食品店等等,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在一张粉红色大床前,我伫立良久,朋友告诉我那叫席梦思床,贵得很。我暗暗发誓,我将来一定要买一张那样的床。
中午饭各吃了三个包子,一碗汤面。我身无分文,朋友比我大六岁,他承包了村里的碾米厂和发电站,我是跟他来沾光的。走时不忘吃根冰棍,乘车原路返回。
集龙老乡的强悍与蛮横是出了名的,常与丰州老表起摩擦,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丰州老表大多不去集龙赴街了,以免惹麻烦事上身,让友好的往来一段时期陷入低谷。
随着时代的变迁,两边政府致力于双边斡旋,边界民风发生了悄然变化。边界贸易市场赴街日互动往来,各自把农产品摆到了对方街头,市场也因此更加繁荣起来。江西老表与湖南老乡在集市里亲热地打着招呼,一盘麻箕,一个炒菜,一壶水酒,一句“嗯要去广(讲)哩”,让过往的恩怨烟消云散。双方联姻增加,亲戚间的走动加速了矛盾的化解和愈合,一度紧张的关系步入了正轨。
记忆里,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我与妻子去集龙赴街,目睹了一场惨烈的车祸。在集龙庙埂子,一辆行驶挂车把爷孙的摩托车带进了车轮下,碾压使老人当场死亡,孙女奄奄一息躺在地上。我急忙拦下一辆三轮车,把小女孩送进了集龙医院抢救。当我抱起她的那一刻,小女孩全身软绵绵,眼睛无助的看着这个早晨的天空,好像在说:“叔叔,救救我,我还要去上学”。爷爷最终没能把她送到学校,而是去了另一个世界。此后,每次去集龙赴街经过那里,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件事,由此想到那个小女孩,但愿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赴街是人间烟火的最真实写照,在集龙赴街时,你会被各种各样的人群所吸引,每一个摊位都是一个故事。人来人往的集市里,人们三三两两说笑着,拎着菜篮子,挎着包或背着手闲逛,或许在哪个转角处,可以找到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好奇与美好。
集龙集市是生活的缩影,是人间的热闹所在。铝锅熬着豆浆豆脑豆腐干,过道中摆着小姜小蒜小咸鱼,地里种的树上摘的水中捞的,萝卜脚朝天带着泥,白菜扎着围裙翡翠绿,西红柿粉嫩娇羞寡言少语。牛羊猪狗驴,前脚后腿还是里脊,心肝脾胃肾要多少宰割多少不差毫厘。假如你逛累了,去集市旁边宽敞的红色历史文化广场上溜达,到哪家餐馆去品味一下集龙香螺,也可以去集龙江吊桥上走走,感受一下湘南风情的习习微风。
集龙和丰州集市相连,山水相依,山水有无重逢的距离之美,人与人却有能重逢之日。如今,两地边民用自己最真的情感,把山水串联起来,让大美边界贸易的风景更加灵动、更加繁荣。以日新月异的千变万化,描绘出一幅幅和谐向上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