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朋友圈有文友在宣扬和点赞这句话“既然当作家不能成为有钱人,那就让有钱人成为作家”,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和悲哀。坦白地讲,这样的观点实在是荒谬至极,充满了对作家职业的误解和对财富与成功关系的扭曲认知。
首先,这种观点是将作家能否成为有钱人作为衡量作家价值的标准,是极其狭隘和短视的。作家的价值在于他们通过文字传递思想、情感、知识和文化,引发读者的思考,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学作品的价值并非仅仅能用金钱来衡量,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可以跨越时空,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简单量化的。
当然,那些认为有钱人更容易成为作家,这种看法也是片面的。有钱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成为作家的核心要素。作家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这些素质并非金钱能够直接赋予的。固然,有些有钱人可能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素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就一定具有天赋和优势。
以马斯克为例,他在商业领域的成就确实令人瞩目,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他在文学创作上就具有更高的能力。将他的成功简单地类比到文学领域是不恰当的。而且,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就认为他们在其他领域也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和要求,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才能。
这种观点还反映出一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态。不能因为看到一些作家在经济上没有达到富裕的程度,就否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更不能因此而认为只有有钱人才有资格成为作家。事实上,许多伟大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生活可能并不富裕,但他们依然坚守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些从穷小子变成有钱人的人,他们的成功确实值得敬佩,但他们的成功并非仅仅取决于金钱。在成为有钱人之前,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磨砺、积累的社会阅历、总结的经验教训以及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努力,这些都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J.K.罗琳,全名琼·凯瑟琳·罗琳,1965年7月31日出生于英国格温特郡。她是一位著名的英国作家,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而闻名于世。罗琳的代表作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发行量巨大,带动了一个价值70亿美元的产业。在成名前,J.K.罗琳生活贫困,经历了诸多挫折。她曾是一位依靠政府救济金生活的单身母亲,处于人生的低谷。然而,她具备了作家所需的多种特殊品质。她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奇幻的魔法世界——“哈利·波特”系列。她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力,通过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她在困境中展现出坚韧的毅力,即便生活艰难,依然坚持写作。最终,她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风靡全球,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她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有句话讲得好:文学来自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作家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素材。但并不是所有经历丰富的人都能成为优秀的作家,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经历转化为深刻的文字表达。一个真正的作家,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能够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揭示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再者,认为有钱人更容易成为作家,这种观点忽略了文学创作的艰辛和不易。文学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反复琢磨和修改,需要承受孤独和压力。这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作者具备坚定的信念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所以,我们不能以金钱来衡量一个人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和潜力。每个人都有追求文学梦想的权利,无论贫富。只要有才华、有热情、有坚持,都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通过自身努力成就名副其实的作家。
尊重每一位作家的努力和付出,摒弃这种片面和错误的观点,为文学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开放和包容的环境。
总之,“既然当作家不能成为有钱人,那就让有钱人成为作家”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应该珍视文学的纯粹性和独立性,尊重每一位为文学事业默默奉献的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让文学的光芒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永远闪耀。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