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方的城市还在寒冬中沉睡,江西赣东的一座座风情小城,早已沐浴在温煦的阳光中,翠绿的树木和怒放的花朵正悄然等待着你的到来。被誉为“中国白莲之乡”的广昌县,坐落于江西东部,抚河的源头。广昌县离我的家乡南丰县紫霄镇不远,少年时我曾随家人多次造访。每次前往,总会带上家中收获的白莲和蘑菇,到广昌售卖,因此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刻的印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每逢秋收时节,正是莲花盛放的季节。荷塘中,莲蓬如繁星点点,仿佛成千上万位略施粉黛的佳人,亭亭玉立于碧波之上。绿叶与红花相映成趣,美丽多姿,芳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此情此景,恰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画卷,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驻足观赏。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虽生于淤泥,却洁净无瑕,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它历经风雨,依然傲然挺立,散发着淡雅的清香,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正直。荷叶与荷花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荷花的花语中,蕴含着纯洁的爱情、美好的家庭生活,以及清廉、慈悲与坚毅的品质。
广昌不仅有绵延百里的荷塘,还有如驿前古镇、坪背村般依山傍水的古老村落。它们背靠武夷山脉,前临官道驿站,荷花香气四溢,炊烟袅袅升起,仿佛时光在这里静止了千年。漫步其间,盱江水缓缓流淌,耳边传来农妇剥莲子的轻响与乡音的絮语,令人流连忘返。一座小城,若没有自己的独特韵味,便容易被遗忘。而广昌,正以其独有的风情,成为人们心中不可替代的风景。
红色记忆,广昌永存。作为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在1934年4月的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见证了红军的英勇奋战。同年7月至8月,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红三军团在此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三场激烈的阻击战,歼敌5000余人,为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因此,广昌也被誉为“红色之乡”。每逢清明,无数志愿者自发来到红军烈士纪念碑前献花,缅怀那些为革命献身的英烈。昔日的战场,如今已成为广昌发展的沃土。这里大力发展白莲种植、物流等特色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莲生产、科研、集散基地和价格形成中心。
广昌予人的初印象,是山风般纯朴的笑颜、米酒般温热的热忱。而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们血液里奔涌的拓荒勇气——五万游子如蒲公英的种子散落九州,五千物流驿站在异乡拔节生长,那些被命运搁浅的脚步,就这样踩着创业的藤蔓,攀向新的曙光。世人总爱仰望富豪榜上流转的传奇,广昌人却把账本写在故土的炊烟里,他们懂得,真正的金砂不在银行保险柜,而在俯身耕耘时沾着泥土的指缝间。
莲乡广昌,原是游子枕畔未褪色的旧梦。岁月长河里,旅行是偶然坠入人间的星子,击碎日常的涟漪,照见远方的秘境。这座被莲花托举的小城,恰似古陶瓶里沉睡的月光,在时光褶皱里酝酿着温柔的锋芒。当“中国最美乡村”的愿景破茧,白墙黛瓦间流淌着新旧交织的韵律——老水车仍在讲述农耕史诗,创意工坊已织就现代诗行,传统与革新在阡陌间共舞,谱写出乡村振兴的交响诗。
广昌的土地会呼吸,每缕风都裹着莲香织就的乡愁。红岩上凝固的血色记忆、青石板路打磨的淳朴民风,连同晨雾里摇曳的万亩莲田,正以水墨的笔触晕染成待客的长卷。当远方的足音叩响城门,这座城便将千年故事酿成一盏新茶,等你在氤氲茶香里,读透何谓故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