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县,这座藏在内地的特级贫困县,经济虽不富裕,却有着一所备受瞩目的中心小学,堪称县城教育的“金字招牌”。执掌这所学校的校长,虽是股级干部,却手握管理近500名教师、6000多名学生的实权,在当地颇具声望。只是,县里一纸文件打破了平静——校长、副校长等校领导班子成员,与县直机关科级单位领导班子同规,年满54周岁就得从领导岗位退下,美其名曰“退居二线”,李校长虽离退休
还有些年头,也不得不开始考虑交接之事。
一年前走马上任的教育局局长王坤华,身上带着在乡镇工作时那股创新实干、廉洁奉公的劲儿。上任不到半年,就把全县教育系统的里里外外摸了个透,是个雷厉风行的实干派。
暑假悄然而至,两所小学副校长岗位空缺,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开。放假前几天,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马良亲自到教育局调研人事工作。座谈间,马良多次提及侄女马小莉——中心小学的优秀班主任,话语里满是对她上进心的夸赞。王坤华何等聪明,立马听出弦外之音,赶忙表态:“局里人事研究前一定到中心小学考察,年轻优秀的班主任肯定优先提拔,请领导放心!”
转眼间暑假将尽,又到升学季。王坤华突然接到县领导秘书小张的电话,说县领导请他到办公室商议要事。一路上,王坤华心里直打鼓:“到底什么情况?”走到县领导办公室门口,他下意识整理了下衣服,轻轻敲门进去。
“领导好!”
“小王啊,到教育局有一年了吧?”
“是的,再过几天就满一年了。”
“找你来,是有点事。听说局里要研究小学校长人事调整?”
“没错!快开学了,有两位副校长到了‘退居二线’的年龄,打算从年轻优秀的班主任里提拔两人进领导班子。”
“小王,副校长虽是副股级,但人事安排关乎教育发展,得慎重。”说着,县领导递来一张纸条,“你看看这两位教师怎么样?一个是市里分管教育领导的亲戚,一个是省教育厅领导打过招呼的,这些关系我们都得罪不起啊!”
王坤华张了张嘴,原本想提副县长马良调研时的嘱托,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能拍着胸脯保证按领导指示办。从办公室出来,王坤华满心无奈,摇头苦笑:“这下算是把马副县长得罪透了!”
一个月后,省里下发文件,乡镇在岗在编教师可享受人均400元/月的乡村补贴,城区教师却不在此列。这本是件惠民好事,可对王坤华来说,却是个烫手山芋。县城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城关镇第一、第二、第三小学,地处县城中心,各方面条件比县实验小学、东门小学、西门小学都要好。可前几年,这三所小学多次申请更名为东城县第一、第二、第三小学,一直没批下来。这下好了,乡村补贴发还是不发?发吧,县财政本就紧张;不发,老师们肯定要闹。王坤华思来想去,这事怪来怪去,还得怪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马良——当初为节省财政开支,一直压着更名申请不批,毕竟一旦更名,就得给老师们发住房公积金补贴人均100元/月,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没办法,解铃还须系铃人。王坤华硬着头皮,敲开了马良的办公室门。
“领导好!”
“王大局长还记得我是你领导?”马良沉着脸,斜睨着他,语气里满是责怪。
“实在抱歉,上次的事我也是身不由己……”
“县领导跟我说过了。可你怎么就这么死板?退两个,非得补两个?多增加一个名额不行吗?怎么也不来找我汇报?”马良越说越气,把王坤华好一顿数落。
王坤华低着头,站在原地听着,等马良消了气,才小心翼翼开口:“都怪我脑子转不过弯,我也是怕领导职数超编,您那边不好批……再说,前几年城关镇小学更名的事,一直还压着没办呢。”
“我也是顾全大局!小王啊,当领导得学会变通。现在省里文件下来了,城关镇小学再不更名,县财政根本扛不住!”
一周后,城关镇三所小学正式更名为东城县第一、第二、第三小学。马小莉也如愿被任命为某小学副校长,这场人事与补贴的风波,终于以“变通”二字画上句点。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