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稿件录用通知单》在泰戈尔的《飞鸟集》里已经躺了三十一年。纸页泛黄,边角微卷,像一片风干的树叶,脆弱得仿佛一触即碎。1994年的夏天,我将它夹在"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这一页时,它还带着新鲜的油墨气息。如今,它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一枚书签,标记着税月流转中的点点滴滴。
1992年,我从院校毕业,被分配到离县城三十多公里的乡镇税务所。那是个用算盘噼啪作响的年代,老式铅字打印机在纸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所长的手掌厚实有力,拍在我肩膀上的重量让我记忆至今。"所里就属你学历高,"他说,"写材料的活计你得多担待。"那年十月,女会计小李神秘地塞给我七块钱——我写的工作信息被县局采用了。那七块钱,是我用文字换来的第一笔收入,薄薄的纸币上似乎还带着油墨的清香。
1994年的夏天格外漫长。税务所像一块晒化的柏油,黏稠而灼热。机构分设的流言在办公室里发酵,同事们的心思如同沸水中的气泡,浮浮沉沉。我倒是坦然——我的岳父老靳,这位从12军转业的老税干,与我同在一个税务所工作。按照"亲属不同局"的分流原则,我们注定要分别走进即将挂牌的国税与地税大门。那时的税务所里,算盘珠子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老式电风扇在头顶嗡嗡转动,却驱散不了夏日的闷热。
一个闷热的午后,蝉声刺耳。我在整理旧书时翻出大学毕业实习时师兄送我的《古代经济论文集》。书页已经泛黄,王安石变法那一章夹着一张临川纪念馆的门票。当我重读王安石变法的得失时,忽然觉得那些文字竟与当下的税制改革惊人地契合。当夜,我就着昏黄的台灯,伏案疾书,钢笔在稿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税收制度的变迁。第二天,《王安石变法与当今税制改革》便带着墨水香飞向了《扬州税务》编辑部。
文章刊发后两周,国地税分家动员会在县石塔宾馆召开。会场里,风扇徒劳地转动,搅动着燥热的空气。领导宣读文件的声音在话筒里嗡嗡作响,像远处传来的雷声。散会后,我站在石塔下,看着同事们三三两两离去,背影被夕阳拉得很长。那张浅蓝色的录用通知单,成了《扬州税务》这本刊物最后的涟漪。那稿费20元,我没去邮局兑换,把它当作书签留在一本很喜欢的《飞鸟集》诗集里。泰戈尔的诗句"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革与未知。
八年前的一个雨夜,我陪几个老朋友宵夜归来,怕惊动已经睡下的妻女,便蹑进书房。楼下偶尔传来车辆碾过积水的声音,像远去的叹息。睡不着,我拧亮台灯,从书柜里抽出多年未动的《飞鸟集》。那张泛黄的《稿件录用通知单》突然从书页间滑落,像一片被时光风干的树叶。台灯的光晕里,我仿佛又看见了1994年那个同样下着雨的秋天,年轻的我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将它夹进诗集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这张纸片已经默默陪伴我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
2018年分久必合的国地税合并,扬州市局向全市征集税改老旧物件。那天早晨,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在地板上画出一道明亮的线。我突然想起那张泛黄的《稿件录用通知单》。打开书柜,从《飞鸟集》中找出这张见证了两次税改的泛黄书签,攥在手里,我在区局走廊走了好几个来来回回。最终,我还是将它放回了诗集——有些记忆,更适合私人珍藏。
岳父已经八十多岁了,每次见面都要提醒我:"我的党费你要帮我交了。"这位老税干总是惦记着这件事。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1994年国地税分设时,他才五十出头,比现在的我还要年轻。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沟壑,比任何文件都能说明税收制度的变迁。他常常说起当年骑着自行车下乡收税的日子,那时的税票还是手写的,算盘是每个税务员的标配。
从铅字打印机到金税工程,从噼啪作响的算盘到无声的云端报税,这张纸片已经丈量了三十载税月。它见证的不仅是两次税制改革,还有一个普通税务工作者的青春。那些数字、政策、文件或许会被更新更好的所取代,但有些故事,本就该留在翻动的书页里,像一枚时光的书签,标记着我们走过的路。
如今,我的办公桌上已经换上了液晶显示器,金税四期的界面在屏幕上闪烁。年轻的同事们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数据在云端流转,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许多税务事项。但抽屉深处,我仍然珍藏着那本《飞鸟集》和那张泛黄的通知单。它们提醒我,在冰冷的数字和严谨的政策背后,税收工作始终是关于人的故事——关于像老靳那样的转业军人,关于像我这样从算盘时代走来的税务员,关于每一个在税制变迁中寻找平衡的普通人。
有时夜深人静,我还会翻开《飞鸟集》,仔细端详那张泛黄的通知单。然后,我会小心地将它重新夹回书页,就像保存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那些曾经的同事,有些已经退休,有些已经离世,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却随着这张小小的纸片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那张泛黄的通知单,不仅标记着一篇文章的发表,更标记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它见证了税收制度的改革,见证了一代税务人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个国家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坚定步伐。当改革的春风吹过,我们每个人都是那风中的一片树叶,看似渺小,却共同构成了时代的风景。记得1994年分家时,我们既忐忑又期待;2018年合并时,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税制改革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我们都是河中的一滴水。
如今,当我看着年轻同事们在电脑前熟练操作金税系统时,总会想起那个用钢笔写材料的年代。技术进步了,设备更新了,但税务工作的本质从未改变——为国聚财,为民收税。这张小小的纸片,承载的不仅是个人的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它提醒我们,无论税制如何改革,服务人民的初心永远不变。那些年我们挨家挨户收税的日子,那些年我们熬夜打算盘的夜晚,都化作了今天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一枚"税月书签",让我们在飞速前行的路上,偶尔停下来回望走过的路,感受时间的重量,铭记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初心与坚守。就像泰戈尔说的:"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而那张泛黄的书签,正是我们飞过的证明。它不仅标记着税月的流转,更标记着一代税务人的青春与奉献。
税月如歌,那张小小的纸片,就是其中最动人的一个音符。
【编辑:王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