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里,当你走到竹桥的时候,你会看到进村门楼前的一大片良田种满了荷,“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此时的荷花开得正热闹,那一片的荷田原本是稻谷盈穗,而现在是荷花生长的极乐园。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荷花,红的、粉的、黄的、白的,挤挤挨挨,满是喧哗,直把那青碧翠绿挤出去,更把周遭的田野染绿,在“品字三井”前站成一行一行的清荷世界。
远远近近的绿与红,是一幅情感温润的婉约图。这里自有一种“缚竹编桥自一村,几间茅屋浸云根。此中便与尘凡隔,只许荷花开到门”的轻淡如烟的从容脱俗;也不缺“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的落落大方;更还有“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的相映成趣。你看那荷叶,不乏嫩绿初绽的新鲜;不乏翠绿成长的骄傲;不乏深绿成熟的厚重。那一支支,一茎茎的荷叶细小如铜钱,静静地平铺在水上,聆听着轻轻的水声,托起一个清凉的梦;稍大的如手掌,在微微的风中翻动着,像是为生命喝彩;大者若鼓,敦实厚重,如果雷雨阵阵敲在叶面上,就会演奏起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
荷叶如云如盖,却掩不住荷花的风流。放眼我望去,那一朵朵盛开的红荷,一茎茎瘦长的腰身,在风中款款摇摆,韵致绝佳;这朵,含苞待放,神采奕奕,仰着的小脸红朴朴,专注而矜持地望着你,花蕾上的露珠像骄阳袭出来的一身香汗;那朵,隐隐约约,窈窈窕窕,躲在圆叶后的不动身色远离你,犹抱琵琶半遮面,显露出一种自然的娇媚;还有那半开的粉黄,淡雅到极致,丰润鲜灵的流香……你一不留意,那绿丛间就露出几个青嫩的莲蓬,那盈盈而落的花瓣,洒在荷叶上,就像齐白石的写意画,淡雅轻盈。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花骨朵,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虽无雨洗尘,但清远的标致与神韵浓得这十里荷塘碧绿接天。
这个时候,你一定会想起那些个采莲的女子,她们的神采照亮了多少诗人的心灵,而随着诗歌一路走来的莲女们用她们的浅笑淡羞光亮了古今的诗词。“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大方却不失温婉,能干却光彩照人的若耶溪边采莲女带着她的莲花款款走来;“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荷花深处的采莲女碰到情郎欲语还羞的慌乱情形楚楚动人;“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情窦初开的采莲女在贪看情郎被人发现的娇媚含羞之态。可惜,在今天文旅经济的喧闹中,我们很难体会到荷花的温情,更别说碰到落落千年的采莲女了。
荷宁静、愉悦、超脱,所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智慧,莲花在佛教中被尊为“圣物”。“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扣动着你的心扉,让你如痴如醉。
好在,我的心中还有一方荷塘,我站在这荷塘边,不在意那一群群的游客,我把自己融进荷塘里。“长夏阴阴万绿棑,杖藜转过别峰来;方塘水静无风动,一朵白莲随意开”。穿行在花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一缕清香自荷中掠起,沾在袖上,掸也掸不去。坐在精致的凉亭里,看着大自然在荷塘挥毫泼墨,我看到了盛唐的锦绣和丰腴,我读出了宋词的婉约和雅致,我体会到元曲的洒脱和率真。“水亭风日俱无人,独与莲花自在香”,我的心陶醉于其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面对弥漫满塘的翠绿鲜妍,你只要在心中有一块高雅、脱俗的净地,把心中的尘埃轻轻拂拭,将大地的声音静静地聆听,你心中自然有盈盈的荷花,你自然就可以在一塘荷花的浅吟低唱中洁净,淡定,高贵。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