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汪潮之诗,是大同之诗、悟道弘道之诗。
我们有个梦想,期盼人类,化剑为犁,休兵止戈,永久和平;到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安定和谐;
我们有个梦想,期盼人类,不分民族、种族、国家,团结友爱,互助共享,四海之内皆兄弟;
我们有个梦想,期盼世界繁荣昌盛,人人少有所学,壮有所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生活快乐幸福;
我们有个梦想,期盼世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绿色葱茏,没有污染,天人合一,到处美如花园;
我们有个梦想,期盼世界人人平等,人人有为,民主自由,社会公平正义,没有腐败,没有两极分化;
我们有个梦想,期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世界一统,各国人民团结世界政府周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创美好新生活,开创人类新文明、宇宙新时代。
以上是汪潮散文诗《我们有个梦想》中的一段文字,表达了汪潮对大同世界的热切期盼。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太平盛世,天下大同,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久远追求,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伟大基因之中,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向往美好新生活的人民的共同的伟大理想。
汪潮认为,大同是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之大道,是宇宙进化的终极蓝图,大同世界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大同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伟大信仰。因此,汪潮将建设美好的大同世界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和奋斗目标,四十余年来,呕心沥血,孜孜以求,不懈奋斗!
2016年3月,《大同论》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在国际上发行。《大同论》是汪潮先生集四十余年精研、求证、悟道的思想理论结晶,洋洋洒洒百余万言,系统论述了人类文明的演变史、大同要义、大同之道、大同主义哲学、大同共产主义信仰、大同社会的基本制度、大同主义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大同主义道德伦理、大同社会语言文字、大同主义文化、永久和平、成立世界政府等关于大同社会建设的重大、根本性理论课题。《大同论》的诞生,于中华民族复兴之伟业、人类未来发展之愿景、人类文明的升华,是一次系统、严谨、科学、开创性的探索,是对人类和平和谐的一大贡献,是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该著自发表以来,轰动世界,享誉全球,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持续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被认为是一部深刻影响人类未来的伟大著作,当代圣经,当代圣言,新的千年经典。在国内外掀起了一场场强烈的思想风暴,有很多国际机构、政府组织、政党及社会团体将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大同世界的行动指南。在当今世界战火弥漫、愈演愈烈的新冷战、十分危险的新热战,严重的信仰危机、地缘政治冲突、治理赤字、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世界大乱的危局下,《大同论》实为省世良方,救世良方,是破除世界自我毁灭魔杖、照亮人类建立人间天堂的灯塔!
《大同论》先后荣获东方美学奖和国家治理特别贡献奖。人民网、光明日报、CCTV等国家级媒体,纷纷以《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作家汪潮》《著名文化学者汪潮》为题,宣传报道汪潮的学术思想、文学创作成就和先进事迹。纽约时代广场以“中国著名思想文化代表人物汪潮”(Wang Chao, a famous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为题,宣传推介汪潮大同思想及文学创作成果。
三十多年来,为宣传普及大同思想,以文载道,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汪潮创办世界大同促进会,深入开展理论研讨和务实推进工作;举办了百多场大同理论公益讲座,作为论坛主席,组织主办多届人类文明世界大同高峰论坛。还以诗歌、歌词、小说、散文、剧本、报告文学、绘画、书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讴歌大同理想,讴歌古今圣贤,讴歌人间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汪潮这方面的代表作有长篇历史小说《马克思》,散文集《孔子》《诸哲论》《寻觅圣山》《住庙杂记》,报告文学《无私奉献 大爱无疆——湖北省援外医疗先进事迹纪实》,诗歌《圣山》《天问》《我爱海南》《致蛇山》《幸福》《道德》《天下组诗》,诗词《沁园春·世界大同》《水调歌头·共进大同》《七绝·黄鹤楼十一首》《满庭芳·欧洲游记二首》等,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影响世界。
我们来看看汪潮2012年写的《圣山》:
1
我向往有座圣山
她或似佛教的庄严净土
道教的洞天福地
儒家的大同至治之世
或似基督的上帝之城
伊斯兰的天国
不!我的圣山
风景如斯 更加风光无限
2
在圣山
上帝与真主友好相处
孔子与佛陀谈经论道
老子与穆罕默德相谈甚欢
苏格拉底与孟子倾心交谈
惠能与巴哈欧拉品茗谈禅
伏羲携炎黄星际旅行而归
捎回一堆美食与众神共享
3
圣山是圣者栖居之所
古今中外的神相处甚欢
众多的宫殿 繁华而不奢侈
有乘云驾雾来去自由的中华龙
法力无边的元始天尊
有太阳神月神天神地神
有水神风神雷神
有男神女神
有玄妙玉女圣母玛利亚
有宇宙人外星人史前人
也有撒旦杀人魔王吸血鬼 但是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天帝世尊降服了他们
他们洗心革面
信守律法
4
圣山是一也是多
有的在地上有的在云端
有的在星际有的在太空
空间多维
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圣山
惟九维者至尊至圣至美
5
在天国讲坛
盘古说他开天辟地
上帝说祂创造了天创造了地
法庭裁决说
这功劳当属神秘的道
道乃众妙之门
孔子教人做圣人
而老子教人绝圣去智
秦皇汉武亚历山大成吉思汗拿破仑喜欢炫耀
他们征服世界的那点破事
佛说一切皆空没有胜利者
圣山也不是净土
这么多神在一起
管理祂们是个问题
于是有了民主平等 万法归一
6
圣者神仙们大智大勇全知全能德与天齐
功德盖世度化众生
祂们或食人间烟火
或吸天地之精气
有的永生有的转化
有的好为人师启迪生灵
有的做爱有的戒色
圣山居住着无量凡人
人神杂居
凡圣平等
在圣山 动物岩石水气也有情
人与花草无别
7
圣山比《理想国》理想
那里宇宙全息世界大同
美不胜收 就是仙境
那里阳光充足气候适宜
花园遍布落英缤纷
雨露滋润禾苗茁壮
流水潺潺空气清新
狮子老虎是人们的玩伴
人们穿越星际如履平地
8
圣山的人们勤劳智慧
道法自然
富有而不奢华
他们崇尚道德修身养性天人合一
屋富德润
智能机器人承担了很多事务
居民们闲适高雅充实
追求知识追求艺术追求真理
在圣洁的山林里歌唱舞蹈
在一道道胜景里穿越观光
在圣山 他们显化灵光神性
无私无我自由自在
无忧无虑乐生贵生寿与天齐
当然 有的人会死亡
灵魂在各界漂游
9
圣山是自由的王国
快乐家园
真理的海洋
人们团结友爱亲如一家
10
我曾几度造访圣山
登山览胜
向诸神请安
向先哲们致敬 求真问道
也与祂们平等对话
祂们的光芒照耀我
给我智慧和力量
我是圣山热忱的义工
和建设者
昆仑山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山,中华文化史上的“龙脉之祖”。冈底斯山被尼泊尔人、印度人视为宇宙中心,尊为圣山。奥林匹斯山是希腊神话中的万神之山,众神之王宙斯和众神之王后赫拉居住于此。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净土”“福地”“圣山”,或“圣城”“天国”。汪潮说,我的圣山与它们有些相像,但比之更美更好,“更加风光无限。”汪潮的“圣山”既是信仰之山,也是人类社会理想之山。既在人间、地球,也在天空、宇宙。“有的在地上有的在云端,有的在星际有的在太空……。”
汪潮诗学认为,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沒有想象,诗就不能飞翔。诗人把自己生活中的印象、感受和所接触的形形色色的事物表达出来,要借助于想象。诗人需要浮想联翩,打破时空界限,不拘泥于今生前世及未来,不局限于对现实的模仿,胸怀宇宙,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此,方能“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写出生动感人、神形兼备、意境辽阔、境界高远的诗篇。
诗中,汪潮以他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大同思想观念,博学的知识,根据历史的经验和一个该有的理想状态,展开神奇、丰富、玄妙的想象,描绘圣山的和美场景:
在圣山,“上帝与真主友好相处”,“老子与穆罕默德相谈甚欢”,“苏格拉底与孟子倾心交谈。”……两千多年的实践早已证明,儒释道包容互鉴和谐共处不成问题,最大的变化是“上帝与真主友好相处”了,这两个千余年的仇敌终于冰释前嫌化敌为友了!还有那“乘云驾雾来去自由的中华龙”、“法力无边的元始天尊”、“玄妙玉女圣母玛利亚”、“宇宙人外星人史前人”等众神都能团结包容,相处甚欢。
圣山可美了!那里花园遍布,落英缤纷,空气清新,流水潺潺,美不胜收,就是仙境!在圣山,动物岩石水气也有情,人与花草无别,狮子老虎是人们的玩伴,万物有灵!
圣山可美了!宫殿华美,美而不奢。众神欢愉,众人屋富德润,幸福快乐。人民勤劳智慧,道法自然。那里现代、智能、环保,智能机器人承担了很多事务,居民们闲适高雅充实,追求知识追求艺术追求真理,在圣洁的山林里歌唱舞蹈,在一道道胜景里穿越观光。在圣山,他们显化灵光神性,无私无我自由自在。圣山是自由的王国、快乐家园、真理的海洋,人们团结友爱,亲如一家。
圣山可美了!那里民主平等,和谐安详,人们信守统一的律法,和平成为了永恒之约。拿破仑等枭雄的战功不足称道,“佛说一切皆空没有胜利者”,撒旦杀人魔王吸血鬼都洗心革面,变成好人了。
《圣山》既承袭屈原、庄子上天入地、横跨古今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也充盈着理性的现实主义精神,力求制造出一个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超时空世界。
圣山是可以想象的,也是实在的,可以追求的。大同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该诗与《天问》系姊妹篇,涵盖深广,内涵丰富,充满哲思,想象奇诡,以洗练精妙的诗歌语言,深厚的学识,非凡的修为与敏锐的洞察力,在天上人间、古往今来、人神鬼魔中穿越,把地上和天国、现在和未来、自然和人文、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实在和幻境交织在一起,展开丰富甚至玄幻的想象和联想,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想象世界,探寻大同理想、人间正道和宇宙规律,回答何为圣山,为什么要构建圣山,以及如何建造圣山。我认为,《圣山》是一篇上乘佳作,是上诗、大诗、圣诗,是一首灵魂之诗、哲学之诗、思想之诗,寓意深刻,意义非凡,价值巨大,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人类理想的赞歌,是对美好未来的有益探寻。它在充满美感的诗意中,神妙的意境中,严谨的逻辑中,探索人类理性、文明之光,给人以美好希望、憧憬。
也难怪那么的评论家给予高度好评和激赏:
“当代鲁迅”:《圣山》《天问》构思完美、思想丰富、内涵深邃,吻合宇宙大道、大同世界之理念。创作意义非凡。真乃圣贤之为也!
赵放阳:先生真乃才高八斗,通达古今,学贯中西,打通三界!您深厚的学识功力与修为,非凡之洞察力等等令我十分钦佩!您的诗篇让我聆听到了来自天界的美妙乐章,更多的是看到文字背后思想的力量!思想家之名于您绝不是沽名钓誉,完全是名至实归!
孟庆文:艾青曾说,真善美是诗的三驾马车。上诗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几近于诗道。我很喜欢《圣山》,那里有真情,那里有诗情画意,那里有传承,是中国的诗歌。
诚哉斯言!
天可以问吗?可以。只是一般人不敢问,屈原是个例外。
屈原是中国的诗魂、诗歌之父,一定意义上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在中华文学史上,他开创的《楚辞》与《诗经》一起构成中华诗歌的源头,乃辉耀千秋万代的两座高峰。《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其对宇宙人生、社会历史、神话传说的大胆怀疑与批判精神等无疑进一步奠定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主要指自然之“天”,主宰之“天”和道义之“天”。自然之“天”包括物理、物质意义上的天空、外星、大自然的有序运行等;主宰之“天”即表示“天”是宇宙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赏罚人间的能力,如玉皇大帝;道义之“天”属于哲学层面,代表着最高的道德原则和宇宙真理。道是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源头和终极真理,是一般性本质规律,等同于一些宗教的上帝,是世界的主宰。
作为一位哲学家、诗人,屈原的粉丝,汪潮一直在思索、探究“天”的秘密,也有很多疑问,要好好地问问“天”。
汪潮也应该在几岁时就像朱熹那样问天了,真正系统的思考探索是在其成年以后。他的《天问》前后三易其稿,初稿写于2004年8月,改写于2008年3月,再改于2017年5月至7月。我们先来看看汪潮写的《天问·序》:
一
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位诗人。
很多人都期盼诗意地栖居在这人世间。
我也不例外。我自小就受到诗歌的浸润,向往光明,有一定的诗神基因和天赋,八岁就开始写诗。曾经野心勃勃,有自己的诗歌抱负,也想做个诗仙诗神什么的。想写一部类似于《神曲》《浮士德》之类的巨著,诗歌体的《大同论》。
二
诗歌陪伴了我几十个春秋。写过几百首诗,几十篇诗论诗评。发表过300多首诗作,入选过若干种诗集,也出版过诗集。通过她,言志,述史,抒怀,纪物,描情,与圣者神仙沟通,与人们对话,审视自我,审视宇宙、自然和社会。但,很长时间内,我精力不济。因为,我要干的“伟业”比诗歌更伟大!
最近,因在整理一本新诗集,也想为缪斯的百花园添姿加彩。曾经的梦想又死灰复燃,并野蛮生长。一首首长调不断地从我的心田流出,令我时常废寝忘食,寝食难安。
三
除神之外,诗人离神最近。对于神,神之论,我的很多著作皆有详论。然而,我也想用诗歌与神交流,向众神请安致敬。于是,《天问》《圣山》《致蛇山》《讴歌》《感恩》就成了天梯。
四
成千上万年来,人类构建了庞大的神仙体系。应该说,敬神是有道理的,也有必要。因为这关乎道德,信仰和终极关怀。在各种宗教中,佛,仙,圣,真主,先知等等,其实就是神了。当然,神的家族远不止这些。
我尊重敬神的人。但,说实话,像孔子一样,我更关注此岸今生。
五
屈原是我礼赞的巨匠。他有自己的天问,我也有自己的天问。师法先贤,也区别于先贤。因为时代毕竟在进步。
六
《天问》问天问神,也是“此问”。我敬天法地,但落实在人间、人道。问天之道也是为了人之道。
不仅问,也有所答。
对于我之所问所答,人和自然之未来,我既自信又谦卑,也充满不确定性。
因为我们人类在宇宙自然面前实在是太渺小,太卑微。宇宙充满未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所知永远只是冰山之一角。
社会发展也受多种因素制约。看我们人自身的觉悟,走什么路。
七
我喜欢几个关键词:想象 哲思 神性 穿越 唯美 精妙 大同,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似乎难度不小。或许有点神思,但不能做到诗意充盈。
虽搜索枯肠,梦想着“惊天地泣鬼神”的天籁之音,有一些还算不错的字词、语句、意象,但是,难免有平庸之章及不尽人意的弱句。
八
《大同论》《诸哲论》之后,我本想著述《宇宙论》的,但自觉自己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和思索还不够。我能否提出超越前贤、有新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东西,令人怀疑。那就先写这不需要太负责任的诗吧(相对于科学、逻辑而言)。
九
《天问》是一个长期思索的过程。最初(2004年)只有30行,2008年成为一首大诗,现在又演绎为一首长调。
这是对宇宙自然、人生社会问题的发问,对终极问题的思考。
诗中有所思,有所答,自问自答。《圣山》也算是权作局部回答。那美丽的圣山,我神往已久。那美妙的诗句,也在我心中流淌了多年,这火红的六月,终成文字。100万言的《大同论》是圣山的理性回答,《天问》《圣山》是她的诗性、神性回答。
序言中,汪潮对于他为什么要写《天问》、怎样写《天问》做了交代、说明。就是要对宇宙自然、人生社会问题,以及对终极问题进行思考。在《大同论》《诸哲论》《孔子》《朱熹》《世界大同宣言》等著作及未完稿的《宇宙论》中,汪潮对此做了哲学、理性思考探索,在《圣山》《致蛇山》《讴歌》《感恩》等诗篇中做了诗性、灵性探求。
《天问》是首大诗,很长,13节,296行。正如作家、诗人们所言:一看到此诗,我就想起了屈原的《天问》。但此诗另辟蹊径,从“地球的母亲”,“太阳的种子”,“宇宙的生成”,“我们从哪里来”的诘问开始,提出了五十多个问题,涉及天庭、宗教、信仰、政治、自然、历史、人文、爱情诸方面,并对耶稣、老子、孔子、佛陀、穆罕默德、马克思等古今中外的圣哲逐一评述,提出了大胆的诘问,闪烁着哲学思辨的光芒! (李珊)《天问》写的太好了,写了古今中外,写了天地玄黄,写了儒佛道基,写了才子佳人,写了文史易哲,写了整个宇宙的道法自然,万物归一!(日出东方)
首节,诗人以六个“不知怎样”、七个“你”的排比句、比兴手法,给至高无上的“天”给予热情赞颂:“天”悠远无垠,妩媚动人,美妙神奇,浩瀚博大又精致入微,古老悠远又永葆青春,圣洁伟大又谦逊平易,千变万化又规律有序……。诗人无比敬畏。
“你的天空 我一览无余,”诗人又知之不多,“你的森林 我又仅能看见一棵树,”留下伏笔:“怎不引发我啊千万个问!”
第二节,诗人开始问天,发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哲学诘问:<span styl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