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西陲,兴邑之北,茶园乡枕青山而襟绿水,踞兴吉之要冲,承客家之遗风。东连隆坪,南接高兴,西邻均村,北望泰和,恰如翡翠嵌于赣南丘陵之间。此地山多田少,林木覆盖率竟达八成,十八排峰峦叠翠,黄龙坪古寺藏幽,素有“油茶之乡”“红薯干圣地”之美誉。
域内丘壑纵横,三分之二为山地,三分之一属丘陵。西北部十八排,为兴国第二高峰,云遮雾绕间如擎天之柱;东部棠梓前,河谷盆地沃野藏金。亚热带季风浸润四季,温润气候育得杉林万亩、竹海千顷。茶园河穿境而过,清泉绕村,润泽万亩油茶,白花似雪,果熟流金,茶油香飘赣鄱;更有三千亩红薯基地,薯干倒蒸琥珀色,甘醴滋味誉满江南。
溯其源流,客家先民自闽西粤北迁此,耕山种茶,传习至今。苏区时期,李才莲率游击健儿浴血铜钵山,22岁捐躯留青史;曾新泮、曾美二将,戎马倥偬,同晋少将军衔,故里至今传佳话。黄龙坪古寺隐于天子嵊,晨钟暮鼓穿云过;十八排顶风车林立,风电与云海共舞,登临可眺泰和之远。乡中油茶古法榨油技艺薪火相传,薯干制作工坊炊烟袅袅,客家山歌与林涛和鸣,尽展山野灵秀之气。
此地堪称“绿色宝库”:杉木挺拔入云,毛竹摇曳成海,油茶果压弯枝头,春茶新芽染绿山岗。更有倒蒸蕃薯干,取山地红薯经三蒸三晒,色如蜜蜡、韧若丝绸,嚼之甘冽生津,兼具美容养生之效,远销南北。近年油茶,薯干电商销遍全国,万亩竹海引竹艺工坊落户,绿色经济绘就富民画卷。
今日茶园,319国道擦境而过,乡道硬化通达每个山坳。光伏电站照亮山乡,风电矩阵耸入云端。春赏油茶花海,夏避十八排酷暑,秋摘红薯酿蜜,冬观竹海雾凇,农旅融合让古村焕新颜。跻身省级卫生乡镇,新农村建设屋舍俨然,乡贤返乡创业潮涌,恰如油茶果坠地有声,薯干香飘向未来。
赞曰:山藏玉而油茶丰,地蕴灵而薯干甘。十八排头风送绿,黄龙坪下水流金。承先烈赤胆,拓生态富路,此乡如茶油醇厚,似薯干绵长,在新时代春风里,正铺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长卷。
【编辑: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