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是游学新梦队员暑期东北游学之旅的最后一站。8月16日太阳下山之前,游学新梦一行人驱车由临江来到了绥芬河县城广场附近的如家快捷旅店。
“没想到绥芬河是一个地道的山城,像重庆一样。”没来过绥芬河,不知道地形,看到住店如家坐落在上坡的街道旁,白雪皑皑发出感叹道。
“绥芬河市与俄罗斯海参崴毗邻,靠近东海,一般海边城市都是山城。”同车的涛哥来过绥芬河,知道地形,故接着白雪皑皑的话说道。
“所以,绥芬河的游学景点多半是人文、建筑景观,与俄罗斯风格、欧洲风情密切相关。”为给大家游学预热,细人我趁机说道。
大家入住旅店,稍事休息后下来集中准备去吃晚饭,吃什么还没有定下来。“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是东北特色饮食,我们可以尝尝当地特色小鸡炖蘑菇。” 因在东北游学过程中大家吃过猪肉炖粉条,所以有人这样倡议道。
“明天品尝小鸡炖蘑菇,今天吃面食。”一路上大家对北方的面食肉夹馍、馅饼和韭菜盒子留下了深刻印象,Nick来到东北第一餐吃的就是馅饼,故提此建议。
就这样大家来到旅店附近一家“一勺香”板面馆,品尝了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特色美味“板面”。此面馆不大,但里面很干净,墙上布满饮食文化,专门有板面的介绍。其实板面来源于安徽,又称“安徽板面”,与三国时期张飞有关。东北人吃面分大、小碗,我们男的要大碗,女的要小碗,一碗板面,放上青菜(或香菜),浇上汤料,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我们个个食欲大增,美餐一顿。
第二天上午,第一个游学景点是绥芬河博物馆,此馆被誉为“黑土博苑的明珠”。我们来此参观,见博物馆为二层楼建筑,外观小巧玲珑、整洁明快、色彩鲜艳。进去参观需要凭身份证登记,免费讲解。原博物馆展厅分历史、自然、艺术和现代四部分,现主要为“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离此博物馆不远处有一个“和平天使”公园,我们来时路过,见公园中央有一个天神般带翅膀的女性雕像,却原来就是嘎丽娅。嘎丽娅纪念馆里,用图文介绍嘎丽娅生平事迹,讲述一个生在绥芬河、长在绥芬河的17岁中俄混血少女,为了绥芬河的解放,走上战火纷飞的战场要塞里劝降日军而牺牲的故事。这是绥芬河历史上悲壮苍凉的一幕。嘎丽娅,这个美丽少女被尘封了60年的名字,却永远活在中俄两国人民心中。虽然她没有坟墓和传纪,但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其纪念碑落成亲笔题词。二楼还保留了“自然馆”部分展览,以“美丽丰饶的绥芬河”简短文字介绍开篇,展示了绥芬河的土壤、气候、河流、动植物和中草药等,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绥芬河,是名副其实的山城。
我们在博物馆参观浏览期间,涛哥带着三位美女花花、妮子和庐山农妇则去旅行社办理赴俄四日游手续。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去了人头楼、大白楼、东正教堂和俄驻绥领事馆旧址等人文景观继续游览。这些建筑彼此相隔不远,都是20世纪十年代建造的,具有俄罗斯建筑风格,展现出异国人文风情。来到此处,有点身在异国他乡的感觉。
涛哥他们办完出境手续后赶来,我们正好在参观东正教堂。据碰到的当地一位退休教师介绍,过去这一片街都是俄式建筑房屋,后全被拆了,此东正教堂已经被毁过两次,现在的教堂是改革开放后建好的,已改为“基督教福音堂”,也是绥芬河基督教会所在地。大家在此照完相,在这位热心的当地人带领下,顺坡路而下,来到了“铁路火车站候车室”旧址。此候车室早已不用了,仅作为历史文物供游人观赏。据文字介绍,此候车室南北二层楼,为中东铁路遗留的唯一室内大跨度钢梁屋架,室内宽敞空阔,室外东门临街,西通铁路站台。该候车室是中东铁路的重要历史见证,因不能进去参观,我们只能站在东门临街的站前路上拍照留念。本打算就近步行到离候车室不远的大白楼参观,因涛哥与我们会合前先去过此地,了解到下午才开门让游人进去参观。
随后,大家步行回到人头楼停车处,重新打量“人头楼”。发现人头楼楼顶檐下雕有“人头面孔”浮雕,是洋人面像,故因此而得名。原为俄人赤查果夫茶庄,存贮、检验出口茶叶,沦陷时期为日本领事馆,解放后先后为驻军营房、政府办公楼。
接着,我们驱车前往中俄边界“绥芬河口岸”(简称“国门”)和中俄贸易市场综合体去观览。绥芬河地处东北经济区域的中心地带,素有“东方旗镇”“国境商都”“边关重镇”的美名,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城。她与俄远东滨海边区陆地相连,距俄远东地区旅游城市海参崴230公里,是赴俄边境旅游的重要通道,沿铁路和公路都可直接过境。我们先来到中俄贸易综合体,里面柜台上、橱窗里陈放的都是俄国商品,吃的用的应有尽有,要购物和买纪念品的游友,则选择购物。我和妮子、涛哥则在此处边界的一个风景旖旎的休闲公园观光游览,这里有山有水有草坪,水流被人工砌筑的水泥坝拦截成瀑布,可供不愿出远门的城里人观赏。站在桥上远眺边界那边延绵不断的山峦风光,好像就在俄方的边界旁有厂房或加工场,正在作业开矿,大量的碎石土壤堆在边界旁。
几分钟车程,我们就来到了国门前开阔地带,观看庄严雄伟的国门,见国门呈方框外形,不属于那种传统的门牌楼式样。两边四方形门柱像钟楼式建筑,上端有两层级四方形尖屋顶,四角似飞檐。中间连接处似人形过道,有窗户,中间上面挂着国徽,下面写着“绥芬河口岸”五个红色大字。据了解门那边中间对应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来国门前没有铁丝网栅栏,现有栅栏隔着,游人不能靠近,而且旁边有汽车公路口岸检查与通行等许多辅助设施。现在已被辟建为国门旅游区,即是公路客运联检通道,又是观光场所;从区内向东可以看到中俄界碑、边境防火线和俄方的小木屋及活动板房,活动板房上飘动着俄罗斯的国旗。
午餐在回如家旅店的路上,品尝了小鸡炖蘑菇,心满意足后,姐夫和Nick驾驶的一辆车回旅店休息,我们继续在城市内参观游览。正好路过“远东第一桥”,我们五人下车观看,此桥为五孔铁路桥,连接中东铁路,是中东铁路在中国的终结。据史料记载,中东铁路干线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横穿当时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其支线由哈尔滨向南,经长春、沈阳直到旅顺口,纵贯吉林、辽宁两省。客观上讲,中东铁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也成为了中国了解红色世界的重要通道和窗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中东铁路为依托,形成了一条连接中国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红色秘密交通线,绥芬河当时设有国际秘密交通站和中共地下联络站,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一行人最后又回到“大白楼”参观,远远见大白楼前有一宽阔的广场,楼本身为二层楼,屋顶和窗户是俄国风格,除屋顶是黑色(准确地说是灰色)外,外墙基本是白色,仅门窗处有一点黄色装饰,远远一看就是一个纯粹的大白楼。走近才发现,此楼门窗较注重雕饰,有罗马柱嵌在门窗旁。据资料介绍,大白楼原是总理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总理委员官邸,后为修建中东铁路时期的苏俄铁路员工及满铁日籍员工宿舍,2005年还改为市政府宾馆。目前,大白楼已成为“全国爱囯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共六大纪念馆”“中共六大研究中心”“秘密交通线纪念馆”“东北抗联教导旅纪念馆”等诸多名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绥芬河市中共党史研究室。大白楼里图文并茂,着重介绍从中东铁路、“旗镇”绥芬河,到秘密交通线、中共成立及领导人成长,再到中共六大召开等篇章,让游人对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共早期发展历史和艰苦卓绝的斗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接受一次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大白楼外还摆放了一个中东铁路时期的火车头。
大白楼里史料丰富、内容详实、布局合理,全面游学了解至少要几个小时,我们从头到尾匆匆浏览一遍也花了一个多小时,颇有收获。其中有对与绥芬河关联密切的人物介绍,单士厘、万福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单士厘冲破封建礼教束缚,从深闺走向世界,是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女性,被胡适称为“三百年中的女作家”。她以外交使节夫人身份,随同丈夫出国游学日本和欧洲各国长达10年之久。单士厘所到之处,游览名山大川,采集社会风土人情,并将所见所闻撰写成《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她在介绍西方近代文明的同时,仍推崇中国的传统道德。《归潜记》一书中有两篇文章系统介绍了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是较早把欧洲神话介绍到中国的文学作品;在《癸卯旅行记》中,留下了她关于绥芬河的记述。可以看出,单士厘的游记充满了反抗侵略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绥芬河,这个随着中东铁路全线通车而兴起的边境山城,曾经是中国关内和世界各国人民“淘金”“创世”向往的神奇地方。在20世纪初,她就因街道纵横、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以及各店铺前悬挂本国国旗而闻名世界。现如今,她更以历史的积淀和丰富的人文,以及曾经孕育“旗镇”的独特的东方魅力、多彩的异国风情来昭示世界、吸引游人,正散发出迷人的色彩。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