潋水之畔,城东南隅,有村坝南,枕江望邑。国道穿途,大桥飞架,与县城仅一江之隔,地利之便,得都市繁华之映,守村落古朴之质。
溯其往昔,红色耀目。开国上将陈奇涵,生于斯长于斯,从戎救国,追寻真理,宁舍国民党高官厚禄,甘为共产党普通一员。回乡后领导工农革命,组建红军纵队,赤色割据,威震四方,为中央苏区开辟立下汗马功劳 。“马前托孤”的英雄李美群,忍痛别亲,投身战斗,母爱与大义的抉择,谱写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中共苏区中央局坝南军事会议旧址,砖石斑驳,见证风云激荡的决策时刻,承载着革命先辈的热血与智慧。
今之坝南,焕发新光。作为省级传统村落,清代至民国的23栋民居错落其间,客家围屋式布局,彰显先辈的建筑巧思与宗族聚居传统。2017年新农村示范点建成,村组旧貌换新颜。道路硬化,平坦宽阔,连通家家户户;文体广场,健身器材齐全,成为村民休闲健身、交流欢聚之所。老年活动中心,笑语盈盈;党员之家,初心熠熠,公共设施完备,生活便捷温馨。
经济发展,多元并蓄。龙虾养殖塘波光粼粼,虾肥体壮;光伏发电板熠熠生辉,清洁能源惠泽乡里,集体经济稳步增长。依托红色文化与传统建筑,文旅产业悄然兴起,慕名而来的游客穿梭于古巷旧居,聆听革命故事,感受岁月沉淀的韵味 。
村名人杰,代有才人。上将陈奇涵之子陈崇北,传承家风;老红军陈云东、陈运春、钟帆、钟尚清,历经战火洗礼;文职少将郑汕、陈友西,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兵工专家朱道全,以专业之才报效家国。他们是坝南的骄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村民奋进。
坝南之美,美在历史的厚重,美在今朝的活力。红色精神如火炬,照亮前行之路;传统建筑似明珠,点缀乡村风貌。愿坝南在时代浪潮中,守住根脉,绽放新彩,续写辉煌篇章 。
【编辑: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