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一"党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有幸随黎川县财政局退休党支部和老年体协一行三十余人,踏上了兴国、瑞金这片浸染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土地。短短两天的行程,却让我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那些凝固在历史中的场景,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故事,无不诉说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走进兴国将军园,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雕像巍然矗立。这个仅有23万人口的小县,竟有近9万人参加革命,5万多人为革命献出生命。长征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烈士倒下,这组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用生命写就的忠诚。萧华、陈奇涵等将军们从这片红土地走出,他们的雕像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丰碑。站在将军馆内,我仿佛听见了当年红军战士"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铿锵誓言,看见了他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定眼神。这种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正是共产党人初心最鲜活的诠释。
在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旁,我久久驻足。这口看似普通的水井,却承载着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深情。当年毛主席破除迷信、带领群众挖井的故事,不是简单的历史轶事,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实践。"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石碑,不仅表达着群众对领袖的怀念,更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共产党人的初心,就体现在解决群众"吃水难"这样的具体问题上。这口井水深不过数米,却映照出共产党人初心如磐的精神高度;井口不过方圆,却丈量出党与人民心连心的情感厚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内,简朴的大礼堂诉说着革命者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建立政权的艰辛。那些自带干粮办公、夜打灯笼访贫农的苏区干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苏区干部好作风"。在廉政园里,我看到了当年干部"日穿草鞋闹革命"的图片资料,这种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作风,与当下少数干部脱离群众、贪图享乐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现实针对性。
站在中华苏维埃纪念园内,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时,我忽然明白:初心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就凝结在这片红土地的每一寸土壤里,流淌在红井的每一滴清水中,铭刻在每一位为革命献身的烈士墓碑上。从兴国到瑞金,从将军园到红井,这是一条追寻初心的路,也是一条检视自我的路。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他们可曾想过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模样?我们这些后来者,又该如何传承他们的精神?
两天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心灵的震撼与思考却远未停止。作为退休干部,我们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党员的身份永远不会退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应当铭记: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不能变。红井的水依然清澈,它映照的不仅是过去的峥嵘岁月,更是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追求。让我们以这次学习为新起点,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初心使命永驻心间,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发挥余热,贡献银发力量。
【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