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之东隅,鼎龙之壤,有茶岭村焉。其地山环水绕,翠色盈眸,总面积八点六平方公里,山林七千七百余亩,乃灵秀所钟之地也。
溯其往昔,一九三一,风云激荡之际,红军后方医院迁驻于此,易名红军总医院,隶属中革军委军医处。此地高山结平地,仿若兴国“小井冈”,隐于林壑之间,安且固焉,为伤病员之绝佳庇护所。医院下设总务、财政、医务三科,辖五医务所,有床二百,干部职工三百余,王立忠任院长,陈明掌党务与政治部。彼时医者寥寥,仅陈志方、李治等十数人,然皆怀仁心仁术,勇挑重担。
越明年,红军卫生学校亦迁此,总医院遂成其附属医院,医教相长,相得益彰。院长彭真兼任卫校校长,王立中兼卫校与总院政委。茶岭周遭森林蓊郁,静谧清幽,利于伤病员疗养,故而总医院驻扎长达三年之久。其间,虽设备简陋、药品匮乏,然医务工作者殚精竭虑,精心施治,肖克、陈正人、罗瑞卿等万余红军官兵于此康复,重赴前线,保家卫国。
苏区政府与民众情深意厚,常组慰劳队、洗衣队、宣传队慰问伤病员,工农剧社、兰衫团亦多次前来演出,军民鱼水情,和乐融融。总医院免费为群众治病,群众亦踊跃相助,采草药、护伤员,军民一心,共克时艰。
红军总医院以茶岭为基,构建完备医疗体系,成中央红军最大医疗单位,于反“围剿”战争中,功不可没。一九三四年,医院迁往瑞金,后随红军长征,至陕北易名红军后方医院,为八路军总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之前身,其精神传承,源远流长。
岁月更迭,红色遗迹犹存。村内有红军总医院旧址,占地一千五百七十平方米,手术室、病房等遗迹尚在,砖木建筑古朴庄重,诉说往昔峥嵘。李氏宗祠为红军军医学校驻地,占地四百一十七点九六平方米,培养军医五百八十余名,留存诸多珍贵医疗器械与教学资料,是为中国医科大学之根脉。二〇一八年,政府斥资修缮,重现宗祠与红军标语旧貌,新设专题展陈室,二〇二三年荣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红色教育之圣地。
今之茶岭,交通畅达,石吉高速穿境而过,村道与乡道相连成网。产业蓬勃,以水稻、生猪为主导,依托大理石资源发展建材加工;山林油茶繁茂,红色旅游兴起,年访客达一万二千人次,经济蒸蒸日上。村内教育、医疗设施齐全,有完全小学,设篮球场、图书室;医务所五处,联合三甲医院巡回义诊,保障村民健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资源,引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茶岭村,红色底蕴深厚,绿色生态宜人。往昔,革命先烈于此浴血奋战、救死扶伤,铸就不朽传奇;今朝,村民传承红色基因,秉持艰苦奋斗之精神,开拓创新,描绘乡村振兴之锦绣画卷。愿其红色薪火永传,发展蒸蒸日上,未来更胜今朝!
【编辑:王茜茜】